发布者: 学科坊主 发布时间:2022-12-06 浏览数( -) 【举报】
[精要提示]
“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在教材中的加入,是一个很大的改革。要求教师从学生视角,设计切实可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朗读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作业设计
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鹏程中学 夏晓霞
[设计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
1、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方面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谈的。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 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2、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一方面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的相互尖系的角度来界定的。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信息冗余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感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有的特点,才能为实现语文课程的目的提供必要的保障。
这个单元学习的资源比较广泛,既包括本单元的6首诗歌,也包括名著导读推荐的《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集》,《冰心诗选》,还有朗读环节的资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还有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诗歌。
以上教学资源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课内诗歌的鉴赏是后面朗读和写作的基础。这些资源的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有小组合作探究,有朗诵比赛,有写作大比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朗读、鉴赏以及写作能力都能够有本质上的提升。
[活动任务]
“任务一”活动设计:学习鉴赏(大)
“任务二”作业设计:诗歌朗诵(中)
“任务三”作业设计:尝试创作(小)
[活动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导向。
二、提升老师对现代诗歌的研究能力,以能力为驱动。
三、加强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朗读写作,以训练为途径。
[活动安排]
课内用时总量:5课时
课外用时总量:3课时
[活动样例]
“任务一”活动设计:学习鉴赏
“任务一”活动设计1:
活动样例1:沁园春·雪(一课时)
活动定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自我感悟,学会鉴赏诗歌。
活动资源:《沁园春·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问也不断的吟咏诵读、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 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翻阅、欣赏至少在 2000 首以上。泱泱诗国的甘露,滋润哺育了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 《沁园春·雪》
二、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进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
写作背景:本词写于1936 年一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车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 年2月,毛洋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液黄河,开起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
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梦發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综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
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整体感知
1、学习诗词重在“通读、领会、品评、鉴赏”
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也从通读入手,来领会全诗。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通,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豪迈、气势磅礴接下来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2、有感情的朗读诗词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自豪、豪迈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测。上网写景,实景有 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
晴后的红裝素聂,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深议论、打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扬当
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四、研读赏析
1、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宇”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下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子那几句话?
2、欣资图面。这幅画就是根据《沁园春·雪》的肢体画下来的,你觉得它最能体现那儿句诗词?生:须晴日,看红装素赛,分外妖娆。
3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视野非常开阔,可这些景象也远远不是诗人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些景色加上了诗人的想象
师: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面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脑海中绽开的想象之花最美丽,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淮备时间同学们的描述很精彩,想象力也很丰富。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生:山舞银蛇,原驰腊象
生: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联系上下腐的内容,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5、“惜”字包含哪些意味?这个字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是显赫一时的大英雄,也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
生:含有惋惜之意
生:看出作者没有拜倒在前人的脚下,因为这样才能雄视千古,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师:从诗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课后延伸作业,搜集描写雪的诗词。(作业设计意图:加大学生的语言积累,夯实学生的诗词基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再次齐读 《沁园春·雪》。下课
七、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阙写景
下阕议论、抒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论古英雄的不足,赞当代華命英雄
“任务一”活动设计2:
活动样例2:《我爱这土地》(一课时)
活动定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自我感悟,学会进一步鉴赏诗歌。
活动资源:《我爱这土地》及《艾青诗选》
活动过程:
活动1【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我爱这土地)
活动2【活动】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活动3【活动】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
第五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活动4【活动】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学生思考并明确:“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活动5【作业设计】比较阅读,拓展学习(设计意图: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分析能力,明确诗词作品的比较角度。)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参考答案】
① 两首诗的背景不同:《我爱这土地》是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中国的土地》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② 写法不同:《我爱这土地》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绪,《中国的土地》是直抒胸臆。
③ 主题相近:《我爱这土地》抒发诗人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中国的土地》是面对这块神奇的土地,表达永远思念的感情。
④ 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造:如果说艾青是借助“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来描绘出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以及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让人们看到抗战胜利的光明曙光。那么刘湛秋则是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活动7【作业设计】布置作业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设计意图:由读到写,这是语文能力质的飞跃)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参考答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任务二”作业设计:诗歌朗诵
活动样例:
1、活动总目标:提升学生语感,能够有感情朗读诗歌。
2、活动步骤:(每一步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课内外用时量安排)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个任务:每位同学课外查找一些诗集,选出几首你最喜欢的诗说说推荐理由;小组内每人自选一首诗,先进行朗诵准备,标出重音、停连、节奏,节奏,注明语气、语调、语速等。
第二个任务; 组内朗通,互相评价、交流;然后再朗桶,有有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在小组朗通的基础上,确定朗诵篇目、朗场形式(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调或多人轮通,也可以配乐配视频朗诵),推选参赛选手,进行排练。
第三个任务: 观看2021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完成立100周年大会视频,聆听共青园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体会领通代表的语调、情感,揣摩和学习他们的朗诵技巧;小组成员带着感情,尝试集体朗诵这篇献词。
活动二:举办班级朗诵比赛。
第一个任务:做好赛前淮备工作:
(1)制作节目单;
(2)推牶评委,制订评分细则;
(3)推举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
(4)确定奖励方案,准备奖品。
第二个任务:举办朗通比赛。朗通者应注意表情、坪分标准,做到客观、公平;观众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适时给予掌声鼓励。
3、课内外用时量:课内两个课时,课外两个课时。
“任务三”作业设计:尝试创作
活动样例:
活动任务:让学生学会写作简单的诗歌。
活动内容:诗歌写作技巧的指导。
活动过程:
同学们,前边诗歌的鉴赏、朗读是否激起了你创作的激情呢?诗歌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写作到底应该注意什么。
活动一:技巧点拨
1、情感要真挚、具体。
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用文字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具有真情实感。
2、想象要大胆、丰富。
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生动的形象和奇特的想象,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3、语言要凝练、优美。
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一首好诗不仅意味隽永,而且音韵和谐,节奏鲜明。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巧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韵味无穷。
4、意象要独特、新颖。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
如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很难表达。古人有用“春水”来比喻“愁思”的,有用“梅子黄时雨”来形容“忧愁”的。然而,余光中在《乡愁》中,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感“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5、格调要高洁、雅致。
格调高雅,即要求所写的语句立意高,语言有文采,富有神韵趣味,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活动二:写作实践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吧!
活动三:学生课外创作,然后用展示牌的形式让同学们阅读学习评价。
课内外用时量:课内一课时,课外一课时。
作者:夏晓霞
学校: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鹏程中学
电话:1806293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