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7-03-152017-05-08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

通过学习《关于幼儿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这门课程,结合实践情况谈谈:

 1.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

 2.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如何把握竞争与谦让的尺度?

 3.  你在引领幼儿学会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好做法?

在以上3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作答(3选1) 

作业要求:

     1. 题目要求:题目自拟

     2.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组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程晓英    所属单位:通江县至诚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3-16 21:41:23    浏览数( 8 ) 【推荐】

1.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

我对幼儿社会化问题的理解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之前,她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陪伴她的是她的家人,这个时候的她还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但是,当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她一旦进入幼儿园,那么,她就接触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社会群体----幼儿园。随之而来的,便是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各种幼儿社会化的问题。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群体。曾经都是家中的小公主或者小皇帝,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各种好玩的玩具都是归自己一人所有。但是到了幼儿园后,这些局面统统都要被打破。好玩的玩教具可能每种样式只有一个,可是却会有好几个小朋友同时都要玩这个,那么就会发生争抢的事情。严重的时候,几个孩子还有可能打到一起去。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一定要向孩子们讲明道理,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礼让。让他们知道幼儿园的玩教具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而非一个人专属的。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完成自己的转化。

2.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如何把握竞争与谦让的尺度?

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教育界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两个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及《李小多分果果》的儿歌。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种谦让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一味谦让是否有利于幼儿公平竞争能力的培养呢?在以后的教育中到底是提出谦让教育还是竞争教育呢?本文在这方面试作探讨。
    诗诗和阿伟是大班的小朋友,平时比较友好,经常喜欢在一起下棋,也算得上班里一对最好的棋友了。幼儿园正好举行棋类比赛,老师为了公平,让诗诗和阿伟相互比赛,胜出的一位参赛,在胜负难分的情况下老师左右为难,最后老师说:“你们俩人能不能互相谦让一下呢?”这时诗诗和阿伟互相对望了一下后,诗诗很不情愿地说:“那让给阿伟去吧。”老师表扬了诗诗,但诗诗回到座位上还是大哭了一场。这件事家长知道后,引起了“孩子该不该谦让”的争论,爷爷奶奶说:“让就让让吧,孩子懂得谦让也是一件好事,反正以后还有机会”。而孩子的爸爸妈妈却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励,什么都要靠自己拼出来的。何况这是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最佳机会,为什么一定要谦让呢?
    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否所有的事都要通过谦让才能达到目的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功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他们童年时,提到相似的一件事。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了,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布鞋好了。”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双皮鞋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也从此学会了撒谎。以后,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要的东西,我都会不择手段,直到我进了监狱。成功的富商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只芒果,一只大些一只小些。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只?我一看那只大芒果,很好吃的样子,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说:“妈妈,我要大的。”于是我就跟妈妈说:“妈妈,我和弟弟都是你的孩子,我们应该通过比赛得到那只大芒果,因为我也想要大的。”于是我和弟弟开始比赛,我们把家门外的木柴分成两堆,谁先劈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芒果,最后,我赢了。以后,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东西,我都会努力争取第一,因为我知道通过努力,就能得到奖赏。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着名学者梁实秋曾经就这样说过:“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心理盘算。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
    确实,教育孩子一味地谦让,实际上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压服”,当我们要求孩子谦让的时候往往会加上诸如“你是个大孩子了”、“你是个好孩子”等等诸多的前提,让孩子最终屈服并做出谦让的行动,孩子们在这种教育引导下的谦让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违心之举。如一篇题为《从 “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的文章中就举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作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作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因此作者也认为: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
    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也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一讲竞争、一讲市场经济好像竞争就成了绝对的普遍的一个原则或者是一个游戏规则,哪都讲竞争,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在有的游戏里面需要竞争,竞争是无情的,是不同情弱者的。在有的生活范围里面是必须要讲究谦让的。”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成功的商人所谈到的,有时候,譬如吃个苹果、吃个芒果、乘车坐个座位等等,看似谦让一下就解决了问题,但如果设计一下,让孩子们通过公平的竞争来“决一胜负”、获取成果,似乎更加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进取的热情,让原来的谦让变成一种对成功者的奖励,不一定就是一件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坏事。而关键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
    竞争必须是公平的。譬如乘坐公交车,教育孩子为老年人让座是应该的,但同样是孩子,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竞争的方法解决座位的问题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当然,这并就是说让孩子们争先恐后直接去抢座位。
    要有效地设计竞争的方法。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成功商人的聪明的母亲所设计的,让两位孩子通过劈柴比赛,最后的胜利者奖励大芒果一样,关键是竞争方法的设计。
    无论是谦让还是竞争,都并不是浅层次上面的品德的问题,而要内化为教师和家长观念上根本转变。谦让和竞争并不是绝对地相对立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一谈到谦让就一味地讲谦让,一讲到竞争就一味地强调竞争。而传统观念上一些强调谦让的东西,倒似乎更多地应该转变为竞争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早地树立公平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这并不妨碍把谦让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的教育

3.  你在引领幼儿学会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好做法?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指导者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呢?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威望很高,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这间能否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帮着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抬桌子,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幼儿树立下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2、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的图画。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获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4、让幼儿体会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配合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以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在教师积极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在教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同时,家长也应该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
  ①利用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培养合作意识。只要家长是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教材”。例如,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看见蚂蚁搬家,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看蚂蚁搬家是十分有趣的,儿童常常会久久地蹲在那里观看。这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道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蚂蚁搬运体积较大的食物时一只蚂蚁无法搬,会有许多蚂蚁一块搬。家长可利用这些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孩子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
  ②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学会合作,首先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据幼儿园老师反映,不能与人合作的小朋友大多是家长过于溺爱、娇惯,使得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跋扈,攻击性行为较多。因此,要培养孩子学会合作,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方式,教育孩子会关心他人,友爱、宽容,小朋友互相帮助,遇事能与人商量。家长可利用故事,或其它文艺作品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还应多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因为幼儿园是儿童小社会,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中是否能友爱,关心他人,老师最清楚。家长在与老师沟通中可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便家园共同配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③引导孩子在与伙伴交往中学会合作。孩子是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的,在交往中幼儿自身就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感觉到合作的愉快,从而逐步学会合作。例如,爸爸给4岁的玲玲买了一种新型汽车玩具,邻居家的小哥哥得知后想和她一起玩,一次次地与他商量但他不肯。无奈,小哥哥说:“那我不跟你好了。”转身便要回家。这时,玲玲感觉如果不与小哥哥一起玩玩具,一起分享,将失去小伙伴,于是转为恳求的口吻说:“我给你还不行吗!”于是两人一起合作游戏。这时,玲玲的妈妈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玲玲:“和哥哥一起玩高兴吗?”玲玲说:“高兴!”妈妈进一步说:“有好东西应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不然人家以后就不愿意和你玩了。“在这种交往过程中,加上家长的加强教育,孩子就会逐渐学会与人合作。5-6岁的孩子还可以在角色游戏,建筑游戏中,通过共同协商,互相配合,相互支持进一步学会合作。家长要多为孩子创设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合作。
  总而言之,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让孩子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与合作。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10 20:19:4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