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1 作业周期 : 2017-03-142017-05-08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

通过学习课程《教师自我发展中的师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完成(2选1):
1,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言教的现象似乎更多一些,您是怎么认为的,结合实例谈谈您的想法?

2,新的时期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特征的,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组

作业1

提交者:学员景玉平    所属单位:通江县长坪乡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3-30 18:32:18    浏览数( 0 )

      伴随着信息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知识获得的要求日益强烈。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使学习的动力和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迁是具有革命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强调说:“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化的社会,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而成为公民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 在学习化社会中,教育既是个人的责任,又是社会的责任;学习既是个人的特征,又是社会生活的特征。学习化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与进步已进入一个崭新历史阶段,是一个新型的社会发展模式。这意味着原有教育的观念、制度、方法等都将面临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模式和特征的要求。 

、 学习化社会的特点 

     所谓学习化社会,是指人的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且人人均能终生进行学习的社会。1973年,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迈向学习社会》报告中,认为“学习社会是指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工作场所或其他教育训练机构进行学习的活动,实现再学习的理想社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习化社会的实质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学习需求的不断满足和学习目标的不断实现,从而实现贡献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发展,它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学习化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并以终身教育为基础的社会。终身学习是个体在人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依其社会角色、发展任务和生活需要,终身不断进行学习的活动。终身学习的个体,构成了学习化社会。而终身教育应当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终身教育概念包括两方面的的意思:

      第一,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的教育;

      第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教育的一体化,要求构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新体系。 

      其次,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社会化主体的社会。这要求我们考虑到学习化社会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者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考虑,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从而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的模式。学习化社会为每个人的学习提供充分的自由。学习主体可以摆脱教育座架的束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开展自主性学习,有可能接受多种文化模式的教育,容易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以应付新的情况,人的创造性也容易在宽松自由的学习中尽情发挥。 
     第三,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学习模式的社会。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学习者可以多元性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不存在学习的障碍。所有学习机会应公平地向所有有能力、有需要的人开放,消除在入学资格、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评价、毕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和障碍。学习成为所有人的基本权利,而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其次,学习化社会是一个社会性的学习。学习化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学习型个体、组织、社区和政府所构成的学习体系,既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也有充分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健全的社会制度保障和有效的学习动力机制。 
     新的全球化时代,最主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化社会的提出和构建对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制度、组织及方法等都提出了创新和变革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华诞庆祝大会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并首次把教育创新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提,明确指出了教育创新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学习化社会的构建更要求我们把教育创新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二、 继续社会化与教育的制度创新 
     学习化社会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所谓社会化,是指社会规范对于个体的内化过程。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要学习和接受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规范的制约,而这一切都需要在社会化过程中来完成。按照个体的生命周期阶段,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化;次级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在婴幼儿时期,儿童通过玩耍、游戏,扮演角色,对社会规范和规则得到体验和认知。儿童的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初级社会化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次级社会化是青少年时期,个体对社会的参与、规范学习而获得内化的过程。学校、同辈群体在这一阶段中对个体的影响非常大。第三是继续社会化,学校学习之后的成年人的继续再社会化,这个阶段可以贯穿人的一生。通过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各种机构、组织、团体、社区等都可以来对继续社会化发生影响。学习化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强调学校之外人的知识获得,所以继续社会化在学习化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强调的是一次性的学习观,因此,学校、组织等制度化的教育结构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一旦学校学习完成以后,教育的任务不再强调是社会的责任,而是个体的自我更新过程。但学习化社会认为,传统教育制度必须加以改革,由于强调继续社会化的地位重要性,要求教育制度进行体制和施用上创新,以加强院所外的学习地位和社会的责任。 
     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可见,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制度创新的要求首先是它的开放性和完善性。要认识到,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儿童、少年和就业前青年们的义务,也是全社会所有人群伴随终生的权利。今后的教育,应是根据每个人不同时期的需要,以最恰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必须提供给那些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接受教育的足够机会和广阔空间。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必须加以重新构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个人的选择。这也是继续社会化对教育制度提出的要求
三、 多元化与教育的主体创新 
     学习化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习的多元性,人们的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学习已不再是一对一的“传道、授业和解惑”,无论教学的主体——教师还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都要适应社会学习的多样化挑战。 
     教育创新,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有创新型的学校;有了创新型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创新教育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创新型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教师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倡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习者也需要实现创新。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说,任何人都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相对的。社会学理论中,我们称它为反向社会化的交互作用,教师需要向学生学习,父母需要向子女学习,未来的社会知识变化日新月异,必须实现学习的创新才可能保证知识的拥有不会过时。要认识到无论你以前接受的是何种教育,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觉不断地更新知识,树立起自觉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者还必须树立起不再强烈依赖学校教育的观念,大量增加开放性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这不仅是学习本身的问题,也是人的发展观的改变问题。 

四、 信息化与教育的方法创新 

     学习化社会的表述意指今后的社会是以教育和训练为基础的,这一观点与信息社会的概念是一致的。信息社会,即是让人们能够方便地和快捷地直接获取信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信息,尤其是新知识和新信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信息化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深刻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学习化和信息化社会中已经不再实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多方面必须进行改革。教学方法是不断变化的,在指导思想中,教师应当倡导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应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研究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这些也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趋势。要建立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性课堂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挑战性、差异性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更新、整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在学习化社会中,由于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推进教育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以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宽阔的途径。教育信息化则需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信息化人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上,则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网络优势,使学习实现多样化、丰富化、兴趣化,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知识的传递。 

五、 科教兴国战略下的未来教育 

     学习化社会带给人们的是一个美好的图景,而社会的发展也已将教育世界带入一个学习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学校教学过程的模式可以与社会学习模式相互补充,而新的教学过程将使个人成为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但我们必须注意,学习化社会并不会自动到来,我们很多滞后的教育制度、模式和手段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创新不是一个某个时期、某个方面的问题,而将贯穿着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21世纪世界各国国力竞争将会更趋激烈,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准确把握,突出了创新在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里,新知识和信息在教育活动的进步和教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通过教育创新来促进教育进步、教育科学和国民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


老师评语

请注意文章的字数,稍加整理,文档会更好

评语时间 :2017-04-06 19:33:0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