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发布者:赵会娟     发布时间:2017-04-26 浏览数( 0)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圣人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诗歌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而学习诗歌,是了解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书都有不少诗歌出现,这充分体现了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新课标指出,学习诗歌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欣赏优美的诗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怎样依据教学大纲搞好诗歌教学呢?本文就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所出现的诗歌浅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    了解背景,填补空白。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了解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而且,由于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的距离,都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与诗的写作背景,就能缩短学生与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在讲授《春望》时,先介绍诗人杜甫及其背景是有必要的,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安史之乱开始,他流氓颠沛,竟为叛军所俘,在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乡情切,不免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诗。学生了解完诗人与这些写作背景后,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这为学生理解诗歌就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    解读诗题,理解内容。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如:

1、《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都城。)

2、《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是由什么路出行?(渡江,由水路),谁送别谁?(诗人设想故乡的水送别自已),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兴致勃勃还是忧心忡忡?为什么?

三、抓住“诗眼”,理解诗情。

“诗眼”,也就是诗歌当中集中流露和具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所在。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诗的“诗眼”就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抓住这句诗作具体分析、理解,深入体会,就不难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全诗从多个角度铺写战地气氛和战争场面,但只要抓住“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就不难理解诗人赞颂戍边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了。

四、    欣赏诗句,引发情思。

初中所选的诗歌都是一些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理解这些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在全篇中又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1、   杜甫的《春望》,其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这是诗人望后所思,用“花”、“鸟”反衬诗人沉痛的心情,更显得“感”之深,“恨”之切。

2、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其名句“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还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五、    联想再现,想象意境。

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开拓学生想象,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提高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引导学生步入诗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例如在教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握诗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勾勒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阳下的枯藤附在老树上,树上站立着几只无精打采的乌鸦,作者独在荒凉古道中,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进,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长的夜晚,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这些联想与想象,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苍凉的意境。

六、    反复吟诵,体味提高。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吟咏是鉴赏诗歌美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吟诵中可以深情的体味,积累大量的字词佳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诗歌篇幅相对较小,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最适宜于学生背诵。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我也一直强调学生背诵。对于初中生来说,背诵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地、有感情地熟读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背诵时还要注意,读到稍微熟悉时,就着手背诵,这样可适当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有法,但又教无定法。诗歌教学亦是如此。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而且这些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挖掘诗歌内涵。而一切方法的选定,都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情况来进行。选取一个有利于开展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作品里面,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更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达到叶圣陶老前辈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本文中对诗歌教学策略的探析只是一个方面,诗歌的教学策略还应有广阔的天地,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下去,使诗歌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