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日志

  发布者:赵会娟    所属单位:平昌县笔山职业中学    发布时间:2017-04-27    浏览数( -) 【举报】

一、准确把握教材是创设有效课堂的“土壤”

要创设有效地数学课堂,首要的就是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含编写思路等)。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并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才能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本的教科书图多字少,很多知识和内容有待于老师课前认真挖掘。准确把握教材是创设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怎样才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抽丝剥茧,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则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开放的教学活动平台以及蕴涵在教材呈现形式内部的深厚的文化知识。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一个单元、一个计算题的出现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透过教材本身呈现出来的教学活动形式挖掘蕴涵在教材内部的情感态度导向,探究蕴涵在教学内容深处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研读教材。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课堂中出现热热闹闹,看似一堂成功的课,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单元要求一年级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如果我们教师没有认真挖掘教材,往往会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使课堂过于没有了低年级课堂的童趣了。

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计算课《精打细算》为例,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教学领域,那么我们就要从“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这几个角度去审视教材。找到本节课知识点与前面教材之间的联结点和知识能力的生长点,这样把握教材之后我们才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效。

二、把握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有效课堂的“根”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