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论文一篇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论文,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朱芸
提交者:学员王丽 所属单位:代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24 浏览数( 1 )
【校本研修成果】+王丽/平顶山市高新区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教师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学活动也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问题,自觉地学习、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图形”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再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一个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都展示在了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的显示四个图形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例如,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再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使数形结合。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要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内容具体,体会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