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7-01-15

作业要求 :


  结合本次研修内容和日常教学实际,就教学中某一知识点提交一节微课教学设计。

要求

1、原创优先推荐为优秀,如有改编,需要达到70%,网络抄袭要重新提交。

2、设计要简洁,不能过于长篇大论,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

3、切不可提交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4、如有雷同,后提交者重做。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微课《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内容。

水是生命之源,对世界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危机对中国而言已经到来,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比重;

2、了解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总结出水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 学会运用课文的插图和有关图片、资料,分析水资源的存在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学会分析世界乃至中国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体验交流——我和水的亲密接触】

先观看一段视频导入新课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

设问:你们一天之中有多少行为都和水有密切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吃喝拉撒始终无法离开水。

【人的生命更离不开水:】

直述:在5.12汶川地震中,四川人民创造了许多的奇迹。其中有一名被困216小时女工崔昌会被掩埋了9天9夜被成功救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个人叙述在被埋过程中为了补充水分,喝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这告诉了我们人的生命的维持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除了人类其他动植物也离不开水。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因此我们说水是宝贵的资源。

板书:

水是宝贵的资源

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究宝贵的水资源。

 

二、讲授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5页。

课件展示:

板书:第三节  水资源

 

【公布学习计划】

1、什么是水资源?

2、世界的水资源现状?

3、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4、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明确目标,让学习更加富有条理)

 

【水资源的含义】

导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水资源。

【欣赏图片“杨利伟拍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背景的蓝色地球。(结合时事)

促使学生回忆,地球上是以海洋为主的,“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甚至有人考虑应该把地球称为“水球”。除了海洋还有其他多种水的形式

【课件展示图片“水的类型分布图”】

得出“地球上水很多”的结论。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结合乡土地理设问过渡:你们是否知道自己平时生活用水来自哪里?

学生回答(井水主要是浅层地下水)

虽然地球上的水很多,其实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板书:

水资源: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课件展示组织图:水资源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课件展示水资源数据统计图, 学生结合书本图3.16思考并回答:

         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是什么?(冰川、深层地下水)

        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淡水资源多少比例?(0.3%)

【课堂动手实验】出示一桶20L的矿泉水、塑料瓶与针筒。假设20L的矿泉水代表全球总水量,你认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多少。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水资源数量的理解。实验预期效果:只能通过针管吸取接近2ml的矿泉水)

让学生自主倒适量矿泉水到塑料瓶中。(教师先不公布答案)

然后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图3.16,计算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量的比例是多少?(提醒学生在书本中划出主要文字、数据)

淡水占全球水的2.5%,而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的0.3%,

所以占全球总水量的:2.5%×0.3%=0.0075% ,约为万分之一。

教师出示结果:针筒吸取2ml矿泉水,示意大概为一滴。

得出结论:

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世界水资源现状】

学生合作探究:在中东的学习中我们提到“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为什么说“21世纪是水的世纪”?( 为什么世界在闹“水荒”?)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75最后一段,小组内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水资源有限、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水污染等原因)

【看图说话】

阅读书本P76图3.17《就地取“材”》,补充提问是什么导致了水污染?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城市污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农药污染水资源,废弃物污染水源等)

教师小结。在水资源十分有限的前提下,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均水资源减少;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人类破坏环境污染水源减少可循环水资源的数量,导致了世界面临巨大的水危机。

【中国水资源现状】

设问过渡:造成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中国是否也存在?中国的水资源现状是什么样的?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P76第一段

教师通过“数字说话”出示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数据统计图,了解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教师叙述: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1/6)。大多数的城市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情感教育】

课件展示:华北平原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热家爱乡的情感。

倡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持美丽的家乡的形象。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教学成果

1、水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2、世界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3、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4、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四、作业:

1、请同学们思考应该如何以我们的“具体”行动保护水资源?

2、在班里办一期“保护家乡的水资源“的宣传专栏。

五、结束语

最后一句话转告大家,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类的眼泪。希望这个局面永远不会到来。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指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2、世界面临严重水危机

3、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4、请大家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发布者 :王凤云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牛永力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四十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28    浏览数( 2 )

《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学分析

初二学生对地理科学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长度、年径流量、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3)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4)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宜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程序

(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

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

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

让学生展开联想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这里可以加入古今描写黄河的语文知识

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展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问学生,我们国家在黄河上已经建成了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些吗?

(四)实践探究,激情表演

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也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学生会回答:凌汛问题断流现象饱含泥沙地上悬河……

(针对学生的描述,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触景生情,让学生感受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黄河水患问题的情感.。

紧接着学生的回答,提出这样一个活动主题: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接下来便组织学生进行“水流冲击泥沙”的实验。

活动器具:两个水槽,两块土(一个是疏松的沙土,另一个是上面有草的土),两个水杯;

活动步骤:

1.将两块土分别放到两个水槽的上部;

2.将两个水杯装满同样多的水,并将水倒在两块土上;

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哪个水多,哪个泥多?

4.讨论:原因是什么?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表植被对水土保持起到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用课件展示学生自编的一首诗歌,并邀请两位学生用快板表演的形式,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

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

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

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印象,也增强了趣味性。

在这悬河下散步,会心安吗?

播放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录像,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共同总结出最为主要的三项措施是:加固堤防、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设计意图:再次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1.替黄河母亲给中华儿女写一封信。

2.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内交流。

3.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七、板书设计

(一)、黄河概况

(二)、黄河水文特征

(三)、黄河的治理

老师评语

附件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