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三)截止日期 : 2017-01-12

作业要求 :

请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相关研修成果,上传资源必须是原创,具体要求如下:

提交一篇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课题研究报告要求格式规范,案例分析要结合具体课例分析信息技术对该课时教学的有效支持。


发布者 :李要玲

校本研修(三)

提交者:学员段国红    所属单位:宝丰县大营镇何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1-03    浏览数( 2 )

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案例进行反思与探析。

【案例一】

郭老师在教学《位置》第一课时,设计了小动物捉迷藏游戏。

课件展示:小鸭子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随着学生回答点击该动画,它就会闪烁显示。

反思:这四个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卡通形象,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很快融入捉迷藏的情景中。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情境创设,多媒体的优越性得到较科学的展现,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上面、下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抽象的方位词,利于今后的实际运用。

【案例二】

我在教学看电影找座位这一环节时。考虑到我们的农村没有电影院,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我就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模拟的电影院,让学生观察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学生掌握了这一本领后,课件演示“帮同学找座位”等练习,在学生的回答中,点击座位,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的印象,很自然地就突破了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借助于观察和操作练习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案例三】

刘老师在教学《数数》一课中的“比较”环节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反思: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觉得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优势: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让学生便于理解内容,从而降低学习的学习难度。

3、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思维深度,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尽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农村的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1、农村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太熟练。多媒体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来出现的,教师应主动地去学习并接受这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而部分教师却是为了完成公开课任务,不得不使用多媒体,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2、重结果,轻知识的产生过程。在使用过程中,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影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

3、喧宾夺主。精美的课件成了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是放映员,没有师生、生生的交流,学生成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重形式,轻实效。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使用多媒体,以教师为中心,被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效果甚微。

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首先,处理好动手操作与课件演示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东西最不容易忘记。因此课件演示千万不可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课堂也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像、图片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真实,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厌倦了枯燥泛味的讲解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优势而忽视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实践性、创生性,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公式推导、概念归纳、解题思路、计算过程、问题设计等等都统统制成课件,上课时只需要按一按鼠标,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课件“解说员”,幻灯片“放映员”,学生成了课件观众,所学知识成了“过眼云烟”。总所周知,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始。如: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学习,学生较难理解面积与周长二者之间的区别,采用动画,给面涂色,沿周长画线,删繁就简,抓住本质,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弄清面积与周长的本质区别。而几何图形中面积、周长公式的推导,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等可考虑让学生动手操作。

其次,处理好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小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第三、处理好程式化课件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

我们农村很多教师都是在上课时才从网上下载相关课件用于教学。有些课件使人乍看之下,耳目一新。然而当我们将其现成运用到课堂教学时,却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些课件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独立性,教师的个性。有些课件是按照专家给定的一种所谓“最佳”的授课模式来设计教学流程 ,使得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须按照这一教学流程去授课。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如果缺乏了教师的个性发挥,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那么,本应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便会在程式化课件的引领下变得僵化。另外,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知识,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小学生,也能喜欢上数学。这样把小学数学教学和多媒体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如果只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们农村的推广,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活用多媒体,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使多媒体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服务,让农村的小孩子们也能享受好资源。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