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三】 作业周期 : 2016-12-30 — 2017-01-24
作业要求 :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其中之一上传:
1、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制作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微课,请上传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等相关附件。
2、 请提交一份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教学案例,上传案例应包括“PPT课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反思)”等,尤其是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该课例的技术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支持。
3、标题必须为【校本研修成果三】+姓名+工作坊名称
发布者 :牛玉辉
提交者:学员赵圣协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卫东区行知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1-04 12:23:20 浏览数( 1 )
【校本研修成果二】+赵圣协+小学数学工作3坊1组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总结: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铺满这个长方形。6是12的因数,6也是18的因数,引出6是12和18的公因数。
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是这节课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多的遗憾。感觉这是一节比较简单的课,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不充分
我在上课前只是让学生准备教具,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6张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12张。由于我在上课前并没有检查孩子们准备的怎么样,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有些孩子的教具没有准备好,不能进行摆拼。
2、语言不够精炼。
在上课中,有些话显得很随意,不能很好的展示数学语言的精炼。以至于课堂显的随意而啰嗦。在课堂上有些知识点的重复讲解和提问浪费了一部分时间,导致最后的习题没有处理完。
3、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能是不在自己教室上课,又有老师听课的原因,孩子们上课的发言很不积极。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她们都会的知识,孩子们也很少举手。
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都是我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上课中,我要积极备课,不仅备教材还有备学生,充分考虑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灵活处理。
评语时间 :2017-02-03 16:48:09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