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三】截止日期 : 2017-01-16
作业要求 :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其中之一上传:
1、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制作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微课,请上传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等相关附件。
2、 请提交一份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教学案例,上传案例应包括“PPT课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反思)”等,尤其是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该课例的技术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支持。
3、标题必须为【校本研修成果三】+姓名+工作坊名称
发布者 :牛玉辉
提交者:学员杨学军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卫东区矿工路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30 浏览数( 0 )
【校本研修成果三】+杨学军+小学数学3坊2组
《比例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自学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自学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新课引入,到自主探究,到巩固拓展应用无不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应用比例尺,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
第二、学生方面注重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识,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引导-----发现-------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别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知识点多,容量大。抓住重点,个个击破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
第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对于比例尺,学生可能在地图上都曾见到过,也许并不陌生,尽管如此,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在整个教材的编排中,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自我的实践过程,感受到知识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另外,本课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方法解答,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脑筋急转弯
杨老师从卫东区矿工路小学来到你们学校坐车用了40分钟,而 一只蚂蚁从我校爬到这里只用了10秒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地图
教师指出: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还是缩小了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同桌合作探究:
(1)学生动手量教室平面图上长宽的长度,地图上郑州到北京的距离,从而明确图上距离。
(2)目测教室长宽的实际长度,老师给出郑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320千米),在老师的要求下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同桌交流、探讨不同单位的比怎样化简。
(4)揭示比例尺的含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比例尺1 :500000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500000 ;②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③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也就是500000厘米)。
揭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学生看书自学线段比例尺
讨论探究: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吗?求比例尺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领悟比例尺特征:
• 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再化简。
• 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答例1,从中发现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做一做: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认识精密比例尺。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比的前项为1?你见到过比的后项为1的比例尺吗?
5、练习: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毫米。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设计意图: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7、看书质疑、新知小结。
学生看书P54,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看完书后,大胆提问,并让其他的学生解决所提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所探讨的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要求比例尺时,单位一定要统一,这样使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进一步深化,也为下面练习作好铺垫。】
三、巩固拓展应用
1、明辨是非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2)6︰1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 距离6厘米。 ( )
(3)0 40km 80km 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80km. ( )
(4)图上距离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距离。( )
2、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
表示实际距离( )米。
(2)手表厂技术人员设计新型手表时,想把手表零件放大到原来的50倍,则画图时选用的比例尺是( )
(3)在比例尺是1:4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设计意图:设计了基础练习,既巩固新知,又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实践应用
在这幅地图上,从矿工路小学到实验小学的图上距离约为1.5厘米,那么这两所学校相距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呢?
4、实践应用,画一画
我们班的教室长9米,宽6米,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比例尺知识为我们的教室绘制成一张平面图吗?请你们试着画一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一定具有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五、研究性作业:
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
板书设计
比 例 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