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初中语文1坊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6-12-212017-01-30

作业要求 :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教学反思

作业要求 :

反思促进成长。结合本次研修内容和日常教学实际,写出教学反思,并提交。

要求

1、1500字左右。

2、如有雷同,后提交者重做。

设计截止日期 : 2017-1-25

 

发布者 :王鹏

初中语文1坊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陈书义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九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14 18:27:24    浏览数( 0 )

《台阶》教学的反思


   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台阶》,整个课堂的流程比较完整,调动学生气氛还可以,课件也做得比较好,虽然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修改了三次,其间也磨了一次课,但这堂课仍上得不尽如人意。

   新课标评价理念是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而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在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新的教育方式——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细读课文环节中,“从文中哪里读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很多同学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父亲的不同性格,对每位同学的回答,我只是点了点头,没有作评价,因为在第一次磨课的时候,我对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都做了评价,上下来评课的老师说不用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等他们全部回答完了作总的的评价,所以这次上课我忍住了,不敢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最后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作总的评价,课后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缺失,因为我的无主见、因为我刻意避免反而导致了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好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和谐课堂的生成,能给予学生轻松感、自信感,从容地感受每一节课,也能诱发或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体会更多成功的欢乐。
    师生心灵对话缺失。
   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堂课,我觉得自己没有进入角色,我的感情没有完全投注到课堂里,虽然在这课堂课里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对话,其实我与学生没有达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因为我整堂课都在关注时间,关注我的课堂流程,我没有关注学生的表情和表现,没有用心与学生交流,难道能要求学生用心与我交流吗?比如在重点研读环节中,在学生理解了“老了”的含义和最后一句话用句号的作用后,我再出示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文中的这位父亲是你的父亲,你还想对他说什么?按照道理,这个问题是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高潮,但学生说出了话,却令我意外,他们仍然说得很肤浅,只提到:“父亲您辛苦了”,“父亲您该休息了”之类的理解,学生没有与我达成共识,学社也没有与作品达成共鸣,究其根底就是我没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空间,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探索课堂教学意义深远,这堂课的教学鞭策我要关注语文课堂教学,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学生发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心灵对话。
   用生活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缺失。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参与要“活起来”,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广阔生活情境中去体验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阅读即生活的体验,解读文本,就是解读生活,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就是其阅读理解的仓库。这里的“生活经验”就是指读者的生活经历,包括对人生、对世界、对感情等方面的认识的综合体验。阅读的理解就是读者生活经验的汇兑,就是读者与作者在某一生活领域中的体味的碰撞。
   “用生活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本来是我上课要达成的一个理念,也是一直以来我努力的方向。《台阶》这篇文章虽然作者30年前写的,当时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也离学生比较远,但其实在生活中是可以找到当时的影子的,我完全可以引领学生挖掘那种生活信息,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教师调动起来的生活信息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中的父亲和儿子对话,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可是这堂课我却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贯穿这个理念,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儿子对父亲的怜惜和同情,以及儿子对农民不幸生活状况的悲痛之情,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大遗憾。
   一个人的生活体验将对其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常常是潜意识的,甚至是“读者”自己也无法“察觉”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努力挖掘学生这种潜能,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成熟、完美。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24 14:26:02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