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小学数学工作4坊截止日期 : 2017-01-30

作业要求 :

请列举一个原创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即原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作业要求:

1. 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无抄袭复制现象。

2. 作业字数300字以上

3. 标题必须设置为【研修作业】+姓名/工作坊名称

4. 防止网络拥堵造成提交作业失败,建议学员先在WORD文档中完成作业后再复制粘贴到平台编辑框内,点击提交。注意不要添加附件。

发布者 :芦言美

【作业要求】小学数学工作4坊

提交者:学员张慧洁    所属单位:高新区皇台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24    浏览数( 0 )

校本研修成果  张慧洁  数学42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出单位“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大家喜欢上数学课吗?既然是数学课肯定离不开什么?(板书:数)同学们真聪明!看到这个“数”字你会想到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分数,探索分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单位“1”的含义

1)出示例1的图片

提问:请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逐个展示。)

2)建立一个整体、自然数“1”和单位“1”之间的联系,认识单位“1”。

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叙述的过程中都说到了什么?(平均分)这三幅图分别把什么平均分了呢?它们都可以用哪个自然数表示?这里的6个圆片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吗?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提问:在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进行平均分?

3)生活中的单位“1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

2.教学分数的意义

1)用到刚才学到的知识说说图中每个分数表示什么?

2)小组讨论:什么叫分数?

3)交流、概括分数的意义

说明: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3.教学分数单位

1)以月饼图为例教学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说一说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以为例引导学生明白:分数单位是会随着单位“1”平均分的总份数的不同而变化的。

4)说一说其它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

最后一幅图作为重点,充分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做练习八第1

学生涂完后分别说说是怎样涂、怎样想的。

提问:同样是,为什么被涂色的桃子的个数不同?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我把掌声送给刚才发言的同学,你真棒!(拍3下)刚才我拍了3下是我一共要拍的总数的,我还要拍几下?下面就让我们有节奏的拍出这6下掌声,送给最棒的自己。让我们更加充满自信的去探索新的数学奥秘!

 

 

 

 

研修作业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张慧洁    数学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16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学习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的体积推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演示器、生活中的圆柱。

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已学过,因此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去学习,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猜想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出示例4中的三个立体图形,如果这三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3、猜想: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导入新课: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 运用课件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猜想: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想一想: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边引导:我们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那么,猜一猜,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到底大家的猜想对不对。4人一组,动手操作吧!

小组动手操作: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反馈交流:你们是怎样拼摆的?把圆柱拼成了什么?

刚才,我们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沿高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闭眼想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怎样?

课件演示,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物体就越接近长方体。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把圆柱拼成了近似的长方体,从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配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强调相应内容】

3、合作交流,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1)在拼摆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反馈交流:

形状变了,体积或大小没变

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原来圆柱的体积。

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通过交流,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4、思考: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圆柱的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

验证猜想:当底面积和高都相等时,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借用圆柱模型动手比画和重现多媒体课件来说明这一过程。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不必费太多的口舌,学生一看便知,很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强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四、应用知识,计算圆柱的体积:

1、练习三第1题。

2、试一试。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圆柱形物体的体积需要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出来。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圆柱体实物的体积。

    交流: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得到了哪些数据?怎样计算的?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圆 柱 的 体 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因为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从而获得知识。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

 1、导入时,力求突破教材,有所创新

  我创设了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猜想他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联系旧知,思维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

  2、新授时,人人参与,主动学习

  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应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过程时,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推导方法,利用知识迁移猜想圆柱体积推导方法。我先让学生经历猜想-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后沿高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学生亲身参与操作,有了空间感觉的体验,突破了难点,课堂效果很好。

  3、练习时,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练一练”中的题目都比较浅显,学生还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转几个弯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也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后一题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测量圆柱体实物(露露瓶子、药瓶……)的底面半径、直径、周长等方法计算出圆柱体实物的体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在教学策略方面

我采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具相结合的手段,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它直观、形象生动、节省时间的优点。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良性互动还达不到预期目标,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良好作业习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

    今后我还要一如继往地与同伴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改新路,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更优质。

 

  

 

 

 

 

 

老师评语

能抓住关键点进行突破,让学生获得新知。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