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截止日期 : 2017-01-08

作业要求 :

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其中之一上传:

    1. 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制作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微课,请上传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等相关附件。

    2. 请提交一份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教学案例,上传案例应包括“PPT课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反思)”等,尤其是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该课例的技术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支持。


发布者 :李要玲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毛亚芬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1-03    浏览数( 0 )

【认识方程】+毛亚芬+小学数学工作2坊4组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3.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纸、分类纸条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出示天平图。

1.提问: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⑴提问:小明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⑵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⑶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

⑷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达到平衡,小明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学生在学习材料纸上完成并汇报交流。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再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想法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为什么黑板上另外三类都不叫方程?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3.判断深化理解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 =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4.描述生活

⑴看图列方程。(图略)

⑵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题略)

通过对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三、应用深化

佳钙饼干广告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提出问题、代数表达、方程求解的全过程。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上的材料:而是通过猜想笑笑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学生通过猜想,可以列出各种各样的式子,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这样设计也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猜想得出了30+10×2=50、30+10=40、х+10×2=50、30+х=50、10+х﹤50、30×2=60、10+30+2х﹥50、2×30+2х﹥50等8个式子,接着教师提出能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8个式子进行整理和分类。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再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班级里汇报,选择一种有未知数的、没有未知数的这一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х+10×2=50、30+х=50、10+х﹤50、10+30+2х﹥50、2×30+2х﹥50这5个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最终得出方程的一类,其他的一类。从而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老师评语

内容全面,结构严谨。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