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小学数学工作2坊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其中之一上传:
1. 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制作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微课,请上传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等相关附件。
2. 请提交一份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教学案例,上传案例应包括“PPT课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反思)”等,尤其是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该课例的技术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支持。
发布者 :李要玲
提交者:学员何庆洲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新城区周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14 浏览数( 2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工作2坊2组 何庆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我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形象生动的展示几种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三角形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进而引入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归纳总结出三种三角形,进而分门别类的进行面积的计算。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我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设计红领巾的教学,一下子把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我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课件动态展示三角形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我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通过学生分组探讨,采取拼图的方法,加上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从中体会三角形的面积的含义,充分展示三角形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联系,很容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于制作的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我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面积的含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