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 > 正文

【优秀成果展示】初语二坊一组第一期

2016-12-17  发布者:李红静  浏览数( -)


【工作坊作业】初中语文工作2

提交者:学员苏营水

《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内容。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过程与方法

自学为主:朗读与讨论   发言与交流  更新与反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文的标题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

生:……

师:蜡烛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及文体)

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919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  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三、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从老妇人对苏联红军战士的崇敬与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等来描写)

如: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这样,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

老妇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做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3、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交代蜡烛的来历,表明这支蜡烛的珍贵,有着特殊的意义。表明老妇人的至情至爱。

②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这里提到围巾的颜色“黑色”,暗示战争的残酷,表明老妇人对失去苏联红军战士的悲痛之情。

4、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顾生死。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四、学生朗读,找出文中感人的片段,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交流活动。

(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在法西斯强盗的铁蹄下饱受苦难,她的房屋被炮火轰毁,他的男人死去,他视苏联红军为亲人,他的爱与恨是那样深沉。)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人对这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的情感是怎样的?

人心弦。

师:这篇文章如此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题材感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感人因素进行了着力描写)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归纳小结。

归纳: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结婚蜡烛,悼念烈士。

五、问题探究:

1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什么作用?

五次,表现出法西斯的残酷和老妇人的勇敢。

六、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西蒙诺夫

 炮火(11次)——德军残忍疯狂,老妇人不顾生死——典型环境;

 黑巾(4次)——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母亲般的爱——重要道具;

 蜡烛(6次)——象征生命之光,寄托哀思,情谊见证——全文线索;

 老妇人动作(6次)——崇高精神,不畏艰险——重点细节;

【工作坊作业】初中语文工作2

提交者:学员冯伟霞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十八中学

《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  断续  收敛  宽恕 聒聒 
    2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它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学重点: 
    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  同学们,请欣赏大屏幕上唐朝诗人虞世南的一首诗,能否猜出这首诗写的是那种生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大家熟悉蝉吗?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声起。【配合图片给同学们讲解蝉经过漫长等待,出来就活一个夏天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的哲理散文《蝉》,认真体会一下这小小的生物带给我们的对生命的追问和思考。 板书:蝉

二、朗读: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个字词的读音、意思: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àn         (chàn)

2教师配乐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齐声朗读。

三、整体感知 

蝉的生活历程如此艰辛,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着什么样新的思索呢?

1、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与有关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在字前面加一个字加以概括。    蝉,   蝉,   蝉。

2、指名朗读烦蝉部分,其他同学划出表明作者烦蝉的词语或句子来。

明确:表明烦蝉的词语有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3、集体朗读第二部分,划出揭示蝉生命意义的句子,也就是本文的文眼。

4、作者开始那么烦蝉,结尾为何又宽恕了蝉?

明确:因为当我了解了蝉的生命的意义之后,我被蝉被埋17年,就为活一个夏天,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的生活态度所感动。因此,我宽恕了蝉的烦人。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开始写烦蝉,最后却宽恕了蝉,这种写法叫什么?结合这篇文章具体地分析一下哪是抑,哪是扬。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作的重点是还是?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讨论作答)

明确: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开始写烦蝉是抑,后面恕蝉是扬。这种写法的,是指褒扬、抬高。,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写是为蓄势的。

2、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有颜色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讨论并归纳:风声,诉诸听觉,色彩,诉诸视觉,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人类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通感。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该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埋在泥土中17年,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着等待,想到这些,对它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3、蝉对生命的态度对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启发?请结合以下几张图片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

感悟:生命虽短暂,但只要好好地活好每一天,生命就会有意义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本节课你明白或学到了什么?如明白了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学会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等。

明确:只要学生围绕生命虽短暂,但只要好好地活好每一天,生命就会有意义,珍惜生命,善待每一天这个主题谈,都是对的。

结束语: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蝉在我们看来只会知知不休地叫个不停,很烦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烦人的蝉却有着独特的生命意义。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充满了艰辛和努力,用柔弱的喙啄开坚硬的蛋壳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小鸡,十月艰辛等待,经历产道挤压呱呱坠地的婴儿都让我们感叹生命的顽强和不易。希望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好好过好每一天。

六、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由物及理的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最后,请大家记住保尔的话,保尔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谢谢,下课

板书设计:

烦蝉      知知不休

知蝉    生命虽短,

但好好地活过

恕蝉    恕其聒聒

【工作坊作业】初中语文工作2

提交者:学员史毓婧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简介;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过程和方法

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顺诗而引——济南冬日
  
说起冬天,我们不禁会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还会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然而老舍笔下的冬天并没有板起一副冷酷的面孔,反倒温晴可爱,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济南的冬天。
 
(学生介绍老舍

ppt:      《济南的冬天》作者___,原名____,字__,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戏剧___、___等。

根据《基础训练》老舍简介填空
二、初读酝酿——涵咏冬日
ppt:
根据提示填空

      济南是块宝地,它的冬天是___(天空晴朗无云的)。山是秀气的,下点小雪,矮松尖上变顶着一__()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xiāng)上一道银边。那水呢,水藻__真绿,把终年贮__蓄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三、删繁就简——温情冬日
1.
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温晴
2
、小组讨论:文中描绘了几幅画面,找出喜欢的画面进行赏析?
阳光朗照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四、诗画意蕴——诗意冬日

五、拓展提升——感知冬日

    山色如黛,水绿如碧,温风如酒。

以《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填入你所选择的地名;

   2)抓住景物的特征,可仿照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中分展开想象与联想。

 

【工作坊作业】初中语文工作2

提交者:学员郭广正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叙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学习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

2.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战胜困难。

2.学习文中运用的伏笔和照应手法,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了解他的这一段经历。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3)朗读时要体味作者的感受。

2.默读课文,提取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地点:悬崖上

人物:,内德、杰里等小伙伴,父亲

起因:无聊、寻求新花样来玩

经过:冒险、遇险、脱险

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课文精读

1.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课文内容来看,课文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联系课文结尾的议论句来理解: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课文结尾悬崖上的那一课指什么?

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默读课文,画出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归纳的心理变化过程,然后加以分析。学生自主阅读,作旁批,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组织课堂交流,点评。

(1)爬上悬崖以及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犹豫不决” “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阵阵眩晕”“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天旋地转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2)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随后是(“再一次,我做到了”),这使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最初 毫无信心    继而 信心萌发

随后 信心大增    最后 巨大成就感

3.文中多次写哭泣,当走下悬崖,抽噎了一下,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两样:前面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4.分析人物。(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孩子抱下来?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地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会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

母亲角度: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里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叫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

(2)杰里算是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杰里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杰里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里虽然看起来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天越来越黑了,见没回来,杰里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里还是真正的朋友。

(3)其他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各抒已见)

5.本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爬悬崖的过程详写,好友杰里回家领父亲来的过程则略去不写。以后则详写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文章写的是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寄寓的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道理。可见,凡是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详写。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6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积小胜为大胜的勇气和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具有什么指导意义?举例说明。

(言之成理即可)

五、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小时候走下悬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正如本文的题目一样,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学会欣赏课文。因此,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路让学生自己走,一步一步地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黄水琴    所属单位:高新区第一小学

微课:15分钟教案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齐读),有什么发现吗?引起学生的质疑。

师:鱼不是在水里游的吗?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是什么原因?

(学生快速看完书或讨论后给出答案)

2、因为画的鱼太逼真了,就像是鱼游到纸上一样。(注: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

  来,我们做个小练习:

PPT出示:

把鸟画活了,应是:鸟(  )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  )了纸上。

       画活了,应是:         )了纸上。

小结: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学习画鱼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青年是如何让鱼游到纸上的,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1、这位青年正在做什么?  板书(画鱼)

2、他是如何画的呢?(老师摆动作)是:这样?是这样?(找出关键词告诉我)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

什么叫工笔细描?PPT——学生判断,女生读。

什么叫挥笔速写?(PPT)——学生判断,男生读。

什么叫一丝不苟?(PPT)——:像一条狗一样,没有一根毛吗?那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文字,从什么角度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画画时非常认真、细致,而且还画得快(教师手势),那么你能这样画出游到纸上的鱼吗?为什么青年能呢?你能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吗?(过渡)

三、学习看鱼

1、这么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第5自然段)

  列举文中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青年在做什么?(板书:看鱼)

     2、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青年看鱼就是这样专注,这样忘我。(板书:忘我)
  
(引读)PPT:春天,柳绿花开时,他——
     
      夏天,荷叶田田时,他——

        秋天,红叶似红时,他——
        冬天,寒风剌骨时,他──
   
3、小结: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青年都要来看金鱼。他这样观察金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想到哪个词?
  
  生: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  

   4、小结:(这让我想了一个古代成语:有一个人,看的竹子多了,画出了竹子也很逼真,这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是呀,正因为如此,这位青年才让鱼游到了他的画纸上。

 四、总结

那么,这样的一位青年,给了你什么启发呢?说说看。。。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忘我)

         画鱼 (游到了纸上)

       启示:坚 持 不 懈  

 

反思:

15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较流畅自然,与学生的互动较佳。但是,教学目标中的学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却是忽略了,没有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可能是也是因为1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吧,感觉比较遗憾。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贾二斌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十八中学

【校本研修成果一】微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贾二斌

一、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  
1
、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活动)
   
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2
、神游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3
、体情品意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4
、探寻艺术的魅力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略写。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听觉:(ppt显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视觉:(ppt显示)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 c: ppt显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五)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异水: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奇山异水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独绝  奇山:(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
”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冯伟霞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十八中学

《学会恰当运用设问、反问、反语、反复修辞法》

一、导入

你好!上个微课我们学习了借代、排比、对偶这三种修辞法,这个微课我们来学习设问、反问、反语、反复这四种修辞法。

二、新授

(一)设问: 1、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

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2、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如: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

(二)反问

1、特点: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3、形式有两种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难道你应该损坏公物吗?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你不应该帮助大家吗?

(三)反语

1、特点: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2、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3、种类:

1)表示讽刺揭露。例如: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你可真是了不起啊。

2)表示友好喜爱。例如:这群淘气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四)反复

1、特点: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2、作用: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3、类别: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再如:这花儿真美啊,真美啊!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文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中的两节内容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qūqū ”,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三、结束语

这个微课就讲到这。本节微课主要从特点、作用、种类等三方面介绍了设问、反问、反语、反复这四种修辞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能认真地看完这个微课你是好样的!下个微课的内容是学习区分几种常用修辞方法。

再见!


【校本研修成果一】提交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董连才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全文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2、鉴赏本文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教学重点: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文疏通了一遍,学习了生字生词,分清了层次,还了解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那么,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次课所学的生字生词!哪位同学敢于挑战,自告奋勇上来听写?

  复习生字生词,并听写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橘子晶莹yīng 迂腐琐屑suǒxiè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几次流泪?

  (2)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几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给学生放第六自然段的录音,要求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字词。

  (1)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五、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学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心中最美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父亲!

  六、配乐《神秘园之歌》,为同学们朗诵第六段。

  七、总结

  (1)概括这堂课所学的所有内容

  (2)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不会展现关心。但是,他的爱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记得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永远爱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流泪 家破人亡 伤心

  第二次流泪 浦口送别 感动

  第三次流泪 见信思念 伤感

  难忘的 ↘ ↙伤心艰难的背影 泪感动离别的→ ← 感动回忆的伤感

  身子---

  手----

  脚----

  身子---

 

【校本研修成果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三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指导学生自由读、比赛读、齐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感悟文章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过余秋雨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余秋雨先生回答说: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一下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欣赏三峡风光

(二)  检测预习

1  作者知多少?(由学生课下搜集完成)

2  正音正字:(多媒体展示)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襄陵  飞漱  沿溯

(三)  朗读感知

1  学生大声朗读两遍课文。(多媒体显示朗读指导)

看清字、读准音;

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缓急有序、轻重有度;

读好停顿、读出感情。

2  请四个同学分段比赛读,学生纠正、互评,教师指导。

3  小组比赛读。

4  齐读。

(四)  疏通文意

1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2  小组内交流,质疑,讨论。

3  班内质疑,交流,师生共同探究质疑。

4  老师明确、强调、解释加点的词或句子。

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陵(漫上)或王命急宣(有时)

不见曦月(阳光)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良多趣味(很)

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背诵三峡。

(五)  研读赏析

1  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题:

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明确并板书。

2  品味揣摩语言特色: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反复品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六)  知识拓展

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赞美,让学生结合相关诗词,去再次领略三峡的美。

(七)  课堂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天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就让我们包含感情的再次朗诵《三峡》吧!

(八)  板书设计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峡:夏——急猛

                   春冬——

                   ——凄凉

【校本研修成果二】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郭广正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 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

    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是记述的意思,指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

    1. 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缀行zhuì屠大窘jiǒng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dān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假寐mèi狼亦黠xiá

    2. 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缀行、从、并驱如故、大窘、顾、耽耽相向、弛担持刀、少时、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方、假寐、黠、顷刻、诈、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就是翻译通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读出轻重。读出快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

    A设置环境。

    B添加动静。

    C加上声色。

    D安排远近。

    E配上衬景。

    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 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老师先举个例子,如一屠晚归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渲染出当时的时间及恐怖的气氛,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一个小小的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

    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奔倚”“”“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转视”“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把这则小故事和课文作比较,写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的想法吧!

【校本研修成果二】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邓奎霞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评价设计】

 1、通过对不同形式句子的朗读,落实学生文言文诵读能力的积累。

 2、通过对品读、分析重点词语、句子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落实情感目标。

【教学设想】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短文,意蕴丰厚,字字有玄机。本设计试图引导学生立足文言之,抓住重点词语敲击文本,以期走进苏轼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空明的心境,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本设计不强调课前的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文本保持适度的陌生感,围绕真实问题阅读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实实在在地一点点掘进文本,走近苏轼。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掌握几个重点文言词语。

2.解读”“两字的丰富内涵,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的内涵;

难点:对念无与为乐者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苏轼,做好解读文本的相关铺垫

1.请学生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下注释1,同时补充相关资料,初步感受苏轼的生活态度。

PPT补充:苏轼被贬的有关资料及《临江仙》(上阕):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请学生齐读并谈谈对词意的理解。

二、感知文章大意,掌握部分重点文言词语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从能否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懂文意三个方面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不同层次学生朗读,检查能否读准、读通。

引导理解三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竹柏影也。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用不加标点的课文检查学生节奏把握情况。

2.检查学生能否读懂文意。

请学生尝试用一个主谓短语简洁概括文章所写的这个生活片段。

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间的联系。(PPT出示:重点词语:欣然      遂至      盖 )

PPT出示:句子大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念无与为乐者)

引导学生注意两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生成下一步教学的基础性资源。

三、理解苏轼,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一)品之内涵。

通过设问一学习文章记叙部分:

我认为,这里的为乐,不仅仅是课下所注释的交谈取乐,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不知道同学们意见如何?请同学们依据文本讨论对这个字的理解,有理有据的陈述你的观点。

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体会:之多重含义,这份快乐藏在欣然”“”“”“四个字眼里。

齐读记叙部分,体会苏轼的这份赏月之乐,分享之乐, 读出几个关键字所传达的快乐。

(二)探闲人心境。

1.通过设问二学习写景部分,感悟景物写法及特点:

我认为作者在这句话中漏了一个主语:月色。我补出来了,同学们认为是补出来好还是不补好呢?

PPT出示:庭下( 月色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想象体验:请同学们试着在这句话的空白处填两个感叹词把作者的情感波澜补出来。

齐读(背)写景句:读出一份发现的快乐,读出一种恍然大悟的味道。

2.通过设问三学习议论部分,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

我认为苏老夫子这两问实在太绝对。昨夜无月,我校即无竹柏嘛。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追问:闲人如何理解?

齐读()议论部分,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慨,一点自嘲,一点自赏。

追问:哪个词透露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呢?

司马迁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就是说,世俗之人庸常之人大都被琐碎或者欲望淤塞了心灵,穷者奔波于生计,满脸愁苦,富者追逐于利益,肠满脑肥。只有从种种生活的琐碎中超脱自己,才能拥有空明之心。

齐读(背)全文,体会苏轼的心境。

四、总结归纳文章内涵,深化认识。

苏轼确实是拥有生活艺术、生活能力的人,不仅能于敲门不应之时倚杖听江声,更能于贬谪之境遇看见如水月色。这有赖于他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这才是更重要的财富。

最后还是把苏东坡的这句话送给大家:

PPT出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

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能耳聪目明,拥有闲情雅致,做江山风月之主人。

齐背全文。

五、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为乐——赏月之乐,分享之乐,心有灵犀之乐

闲人——闲情雅致,自嘲、自赏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研修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提交者:学员李国珍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研修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有幸参加这次网络研修,聆听专家讲座,与来自全市六县五区的优秀教师线上交流学习,我真的是受益匪浅。

     参加这次网络研修,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迎刃而解。坊主就古诗文教学、微课设计等方面给我们设置问题,学员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及做法,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以前,我不会制作表格,现在终于会了,还会用多种方式;以前总感觉每天的一节课太短,有好多话要给学生说苦于没有时间,现在好了,可以用微信或者微课,让学生随时想学就;以前总认为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足够了,现在才知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是学生的最爱……

 这次网络研修虽然辛苦劳累,但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技术理念也得到了更新,我还学会了用微信、微课等与学生交流沟通, 以后这样的研修活动我还会积极参与的!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研修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提交者:学员李海歌

微课程与微课

看了微课程这段视频,收获很大。刚开始看时手边还有其他工作,只是把视频的声音开到最大,边听老师讲解边做其他工作,听到一半就把其他工作放下,把视频拉到开始出重新看一遍。

以前总以为微课就是微课程,其实大错特错了,幸亏网上百度一下,不然真的就闹了笑话了。微课和微课程虽然只是字面上的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就像我们教师在职称评定时要做一节微课,这就是要求教师在短短10分钟左右,展示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微课程不是这样的,它不是学科知识的梳理,不是45分钟的浓缩,不是课堂授课的电子化,而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是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

微课程有很多类型,大概分为这几类:伦理讲授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和推理验算型。看完视频讲解,我就一直在思考,语文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到底属于哪种微课程类型呢?或许答疑解惑型和情感感悟型的比较多吧!

这是看完微型课视频时的一点感悟!以后会继续学习,努力进步!


【研修日志】连秋香/初语二坊一组

走进了国培学习课堂,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地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

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喜悦地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面对改革形式的不断发展,我也渐渐感觉自身的能力不够了,面对学生时总有些不知所措。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

我可以随时欣赏专家的课,聆听专家的讲座,他们的专题讲座、对互动话、案例评析和思考与活动。上好一堂课,评价一堂课,不光要看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学。只有做好教学反思,才能促进专业成长。在这次国培的过程中我聆听的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

同时我也深深地干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国培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研修日志】连秋香/初语二坊一组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视频看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

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远程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我经常把这些优势资源变成自己学校的有效资源,把资源库中的动画、图片、各种有用的资料下载下来,做成课件,运用于课堂,有效的弥补了本地教学资源的不足与缺乏。资源库中的资源不一定都是现成的,很符合本地教学使用,而需要一定的整合。

我刻苦钻研计算机知识,结合教材所需,将一些抽象的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具体化、形象化,并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把一个个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实质性的突破。

【研修日志】王会玲/初语二坊一组

      这次培训中我的收获还来自同班的学员们,说句实话,我以为自己还是一位较学习,思想比较超前的老师。但是看了同伴学友的日志、他们的见解确实准确、实用、精炼。她们的方法就是善于学习!总结总结再总结,实践实践再实践,反思反思再反思,这些言论,都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好途径,它深深地感动着我,每次的讨论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都让我不断地提醒我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做的远远不够,真的该认真学习了,不然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自己就是一名在一线的教师,应该有更多的经验和实践,要善于积累反思,那才是真正的财富,比尔都无法夺走,让同行,让家长给予你赞赏的目光,信服我,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研修日志】贾二斌 /初语21

以前上课是我累得要死,学生是无精打采,现在采用信息技术上课,我轻松了许多,学生也觉得语文课挺有意思,内容这么丰富。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我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我要学。 只要我们付出努力、认真对待,研修就会大有收获。

 

 


优秀成果

最新优秀成果

热评优秀成果

热门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