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 > 正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2016-12-12  发布者:隋红宇  浏览数( -)

       徐彩霞       小学语文工作2坊10组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语文学科课程,一是指信息技术广泛介入语文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成为语文学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二是指语文课程通过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改制、编码、转译等加工,呈现出信息教育的样态,成为具备信息教育特征的现代语文学科课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结合,使语文课程的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存、精神生活和价值确认、自我表达和实践活动、终身学习和智慧生长直接相通,息息相关。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情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乐府《江南》一课是一年级课文,作为刚刚入学学习汉字的学生很难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古代江南采莲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力。笔者在上公开课前通过网络查找了各种江南水乡图片有夏日荷花图,鱼戏莲叶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再搜索了著名音乐人唱的《汉乐府 江南》和古筝乐曲在音乐中渲染江南美景,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在三年级《拔苗助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框架问题:“为什么要拔苗?能助长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以下学习活动:边看电脑动画片,边了解成语的意思;小组讨论;利用软件读课文,查阅字词;小组分角色读;学生做练习,这样就拓展了学生造句变式思维。这种“多维协作”的教学设计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单调枯燥的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增添了新鲜感,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了解成语含义,而是更深层次的去挖掘生活中的“拔苗助长”。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创设阅读情境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理解课文,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结合自身,领会自己在和谐美好的大家庭中的幸福之处,学会积极面对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针对单元目标,教师在安排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卖火柴小女孩的“幸福”为研究课题,提出框架问题,教师按班级分成4个研究小组,组名由学生自定。确定要做的工作有:(1)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2)分析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学习作者基于想象的写作手法,回答课文问题;(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社会背景,来改变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墙报,交流展示;(4)每组中的成员每人必须阅读1篇以上童话故事,根据童话分析故事的发展过程,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5)根据“幸福”一词所引出的单元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按教师提供的表格填写调查报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用一段话或一幅画,描述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扮演调查员或是记录员,小记者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想象力,学会分析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关系变化,分析故事情节,调查相关内容、形成报告以及搜集整理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结合自身,领会在和谐美好的大家庭中是幸福的,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开阔学生视野。

    在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人类的“老师”》,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光让学生体味文字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教师事先搜集有关鲸,蝙蝠等动物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可见利用视听课件,可以借助声像为主的课件创设情境、激活表达欲望、拓展指诉对象、强化审美情感,形成有利于调动语言文字表达积极和开阔思路的语言文字教学与训练场景。而避免其客观上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对语文课堂的解构以及阅读量减少的弊端。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整合理念滞后或敷衍了事、课堂教学与制作课件本末倒置、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亟待提高等问题。所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信息技术手段只是语文教学手段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有了信息技术手段不能贬低其他教学手段。同时,要切合学校实际,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第二,既要坚信教学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机会和新方法,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局限和不足的一面,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过多的动态过程,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和想像的乐趣。

优秀成果

最新优秀成果

热评优秀成果

热门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