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3 发布者:桂春梅 浏览数( -)
小学语文四坊10组研修成果展示(一)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四坊10组石龙区大庄学校 应艳玲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
。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3、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校本研修成果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四坊10组石龙区南顾庄中鸿学校 张秋丽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似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似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一拍即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而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美丽海边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象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如在讲授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如果只通过课本上的描述,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足以理解曹冲称象的这个过程,而这一段恰好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采用了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可爱的动画图象、条理清楚的过程、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很多孩子在这一难点上有了更好的突破。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和壮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入情入境,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我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
《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万千,奇美幽静, 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在图中注上形容云雾的词语,然后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庐山的幽静,感悟云雾的神秘,,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庐山云雾”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倾泻而下的九天瀑布.学生投入地听了,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云雾中。”还有学生说:“我一定要到庐山去,亲眼看看那神奇多变的云雾!”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星星的新朋友》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象.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
刘延恰 |
学科 |
语文 |
所属工作坊 |
小学语文4坊 |
|
微课名称 |
《没有工具书,如何正确理解词语》 |
视频长度 |
|
录制时间 |
|
|
知识点来源 |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四年级 教材版本: 西师大版 |
|||||
知识点描述 |
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几种正确理解词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
|||||
预备知识 |
听本微课之前,尝试不用工具书,做几道理解词语的题 |
|||||
教学类型 |
讲授型 问答型 练习型 |
|||||
适用对象 |
小学中段学生(三年级 四年级) |
|||||
设计思路 |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平时的阅读,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学会理解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要读懂一篇文章,有时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可是在考试或作业中,工具书不能随时带在身边,因此,教师必须交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地理解词语的方法。小学中段年级是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关键学段。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学生常见的几个例句质疑导入微课堂,在微课中通过多个例句,教会学生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词语;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 |
|||||
教学过程 |
||||||
|
内 容 |
时间 |
||||
一、片头 (10——20秒以内) |
1、导入 |
20秒以内 |
||||
二、正文讲解 (3-5分钟左右) |
第一部分内容: |
秒 |
||||
第二部分内容: |
秒 |
|||||
第三部分内容: |
秒 |
|||||
三、结尾 (10秒以内) |
词语多样,方法多变。如果你对词语理解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下次一起走入微课堂,共同分享!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
10秒以内 |
||||
自我教学反思 |
脱离了字典、词典,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对理解词语的意思仍不够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仍然欠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解词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丢分“苦恼”入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自然地切入到本次微课的教学知识点;在讲授中,通过常见的例句,引起学生共鸣,记住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次微课的知识点。相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工具书在手,也基本能通过这几种方法解决词语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当然,因微课时间有限,我只是推荐了几个比较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可能理解词语的方法不止这些,在以后的微课中,设想可以做成“系列微课”,将学生对于理解词语的困惑一一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