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 > 正文

信息技术工作坊优秀成果二--优秀研修成果

2017-01-05  发布者:陈霞咪  浏览数( -)

【校本研修成果一】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郭京博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新城区湖光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6) 【推荐】

 

郭京博 中小学信息技术组

《桌面的设置》教学设计 

[课题桌面的设置

[科目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这些内容都涉及到对操作系统的操作,内容看似简单却深藏着不少的知识点及活学活用方面的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从表面上操作,探索和创新能力将受到抑制。因此,因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个性创造得到发展。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本课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道,初步认识桌面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小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精彩的画面常常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对变化不断的背景和美妙的声音更是心驰神往。小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会以愉快而热烈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改变桌面背景”到“让桌面背景的改变更加美丽”,再到“创作个性桌面”,一步步推进,一步步激励,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遵循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来体现学生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什么是桌面背景 

2)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设置桌面背景,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探索,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逐步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设置桌面背景 

教学难点:设置具有个性的桌面背景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观看本节课微课,然后给学生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寻找答案。

上课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看到计算机上出现的这么漂亮、这么有趣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教师最后指出: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桌面的设置》 

教师板书:《桌面的设置》 

(设计思路: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广播功能演示美丽的桌面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任务驱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任务驱动 

教师提出任务:怎样来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 

 教师提示:背景是windows桌面的一种属性。我们要改变背景就应该选择桌面的属性来设置。那么怎样调出桌面属性的对话框呢?谁知道? 

师调出桌面属性窗口,一边引导,一边让学生利用属性窗口中的墙纸改变桌面背景。 

(设计思路:对学生提出一项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2、学生自学,探索发现 

学生自学课本P22P25页内容,鼓励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提示:学习方式有自己摸索、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与教师探讨等。 (设计思路:学生探讨、交流学习。通过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关于屏幕背景设置的知识,针对逐步引导,揭示新授部分内容。) 

3、交流整理,构建新知 

通过教学软件演示学生设置的背景作品,让同背景不同显示的学生互相比较在设置方面有什么不同,并让代表上台讲解演示。 

(设计思路:通过演示讲解,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4、反馈小结,形成知识 (三)学生操作,继续美化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组精美的图片),但是要想找到这份礼物可要动脑筋哦!教师打开准备好的图片文件夹和学生的画图作品,给学生欣赏精美、有趣、生动的图片。鼓动学生在图片文件里挑选自已喜欢的图片打扮Windows桌面。 

师巡回观察学生进度,对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鼓励,对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学习。 

(设计思路:让学生欣赏精美、有趣、生动的图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想要把自已的桌面背景设置得更加漂亮

(四)操作实践,个性创造 

教师: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把你们的桌面制作成有个性的桌面。 

[学生操作提示:可独立完成,可自由组合,合作完成。 [网络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学生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作品。 提示: 说说为什么在设置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个性创造得到发展,同时巩固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DIY环节:学生利用画图软件 自己制作自己的桌面壁纸,比一比谁操作更熟练,效果更漂亮。

(五)总结 

学习了如何美化Windows界面:利用Windows桌面属性窗口设置桌面背景。 师提问: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设计思路:让学生谈谈谈各自的收获和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回家作业 

晚上把家里电脑的windows桌面好好打扮一番。让爸爸妈妈大开眼界。 (设计思路:想到要大显身手给家长看,学生特别开心,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七、板书设计 设置桌面背景:

 1、设置桌面墙纸 

步骤:桌面右击—个性化—选择背景墙纸—确定

 2、设置屏幕保护

步骤:桌面右击—个性化—屏幕保护—选择屏幕保护种类—确定


【校本研修成果一】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赵继伟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路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4) 【推荐】

窗口的简单操作(名师选拔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重点难点:窗口的移动、大小的调整。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学习前老师想知道大家都玩过手机吗?

——哦,都玩过啊!

——谁知道在手机上如何打开微信呢?(你们真不简单啊!手机玩的这么好)

——不想玩微信了我想打开浏览器百度一个电影该怎么操作呢?(我真不敢相信,同学们这么利害,难道我难不到大家吗?)

——我再出一道题:手机上图片或窗口太小了,怎么变大呢?(两手指滑屏)

出示课件:最后这个图标“口”谁用过?哦,用过的同学不太多啊!我请一位同学教教大家好不好呢?这个图标是干什么用的,来你给我们讲讲吧,没用过的同学今天回去可以试试了!

这些都是谁教大家的?(自已玩出来的啊!)老师对你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玩都可以玩出这么多技能来。老师今天也想带大家玩一玩电脑上的窗口,咱们比一比手机和电脑那个操作更简单,好不好!

二、学习新课

1、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2》预告片。

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将要结束时,偷偷的将动画片最小化。只听声音见不到画面。请问同学们,电脑怎么了?(老师把它藏起来了吗?藏那里了?谁能找出来?

——你观察的很仔细,老师点这个按钮,视频就被藏起来了。你们想试一试吗?好,请打开我的电脑,把这个窗口藏起来吧,再找回来。(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太利害了)

快来看课本19页这些按钮的名称吧!谁来告诉大家:标题栏后面的三个按钮是标题栏按钮,标题栏按钮有三个: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和关闭按钮。

2.学习标题栏按钮的作用

知道了他们的名称还不行,我们还得知道他们有什么功能,咱们自己能发现他们的小秘密吗?好,我们8个小组分组完成探密工程,并完成课本20页的表格,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1分。

最先完成的是第三组,给他们组加1分。好全部完成了。我在下面看到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有不同意见大家都商量出来结果,好现在请第一组和第七组汇报一下他们寻找到的密秘。(很好,这两个组都总结的非常准确)

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请听题)

1)   小明说点击最小化按钮就是把窗口关闭了。咱们班同学怎么说?(very good)

2)   小明又说最大化按钮就是放大窗口到全屏。咱们班同学怎么说?(very good)

3)   小明还说关闭按钮和最小化按钮的作用一样,都是让窗口回到任务栏。咱们班同学怎么说?(very good)

同学们火眼金睛,老师难不住大家,谁能告诉老师还原按钮在那里?什么时间出现?形状是什么?(请这位同学教教大家吧!不错,还原按钮和最大化按钮是孪生兄弟,不过只能一个存在,形影分离了!,这位同学是一个小小观察家,给他们组加1分)

生:学生练习,打开不同有窗口小组交流。

3.学习改变窗口的大小

现在我让大家猜一个图片,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这可是我们平顶山最美的地方,同学们肯定都去过。

将事先准备好的“1.jpg”文件打开(只露出一个小角),然后逐渐将窗口调大,随着窗口的不断调大,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地方,看谁能最先得出结果,最终有学生猜出“这是我们的学校”。

大家看出来我刚才怎么操作的吗?分小组完成课本21页探索调整窗口大小的方法表格,第一个小组完成的奖励1分。

最先完成的是第七组,给他们组加1分。好全部完成了。小组成员分工有序,秩序井然,值得表扬。其实窗口大小的调整就得看鼠标的脸色,他的指针首先变成了双箭头才能操作,你们是不是都发现这个秘密了?你们太利害了,不过挑战再次来袭,谁敢接招?(全班个个同学都是棒棒的)

请大家来操作,双击标题栏,快找到标题栏再来双击一次,好玩吗?再来试一次。

4.学习窗口的移动

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OK,你们又学会一招了,还原按钮还可以这样玩。咱们的最后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把窗口移动移动位置呢?请自己寻找答案,完成课本21页思考练习第2题,同桌两人互相做给对方看。

5.实践操作,综合练习

我知道大家喜欢玩游戏,我在D盘第四课作业文件夹中放了6张图片,组长带着大家玩一玩猜地方的游戏吧。用刚才老师演示的方法猜出这张图片是我们校园的什么地方,先猜出的同学获胜,出题操作电脑让其他组员猜。

6.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玩的很嗨,老师也很高兴,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上课时我问的问题了吗?你感觉电脑上的窗口操作和手机操作那个更简单一些呢?

恩,是啊!老师在十几年前刚认识电脑,就像你们赞叹触屏的方便与灵活在赞美着鼠标,短短几年内新的科技就要取代了他,我们的载人飞船刚刚返航,5G通讯技术将由华为说了算,不远的将来,你们将成为科学的主宰,老师期盼用上你们的技术,好吗?




【校本研修成果一】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宣天申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3) 【推荐】


一、设计考虑:


本课是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卡片的制作》,本节课是载体,让学生本人根据新课改的思路及信息技术先进教学理念,在我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揣摩设计。


二、课程设计:


环节一:欣赏与评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欣赏卡片素材,并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拓展视野能够进行大胆的评论。


环节二:认识与归纳,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卡片的千变万化的合成过程,并完成这次活动的卡片制作。


环节三:想想与议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怎样制作出来自己班级的五一劳动节班级板报电子卡片,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小组讨论、师友互助、视频学习找出答案。


互动评价:让学生小组推荐出来自己组做好的完整作品进行对比,寻找自身出现的问题并解决。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插入和编辑文本框、自选图形、图片。

  2.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卡片的制作过程,掌握操作方法。

  3. 通过制作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使用视频讲解,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通过学生综合利用已学过的Word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制作卡片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

    3.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共享思路,勇于创新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视频讲解的学习、师友组合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效率意识。

  2. 乐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制作卡片的同时,培养学生尊敬老师,互帮互助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编辑卡片内容

    难点:插入图片、文本框的调整。

    难点解决方案: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师友互助、视频学习;

    三、教学策略

       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用 Word 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采用尝试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制作卡片。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建议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学习,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方法制作电子黑板报卡片送给自己的老师。让班主任老师选出最优秀作品来设计并制作咱们班五一黑板报.并颁发“班级五一劳动奖章”

    四、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电子教室软件(具有广播演示功能)

    五、教学内容和活动 导入: 同学们好,马上要到五一国际劳动节了。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制作一个关于五一劳动节的黑板报,大家愿意来完成这个任务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之中又以成绩互补的两人为单位构成一个师友组合,在学习中二人互补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选出优胜组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大家准备好了吗?分配任务,选出最佳小组,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并制作五一班级黑板报。现在老师给出素材,大家分组讨论自己小组怎么来完成你们组的设计。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第四课《卡片的制作》 。一起来劳动,感受亲手制作劳动节卡片的愉悦。

    活动一  插入背景及修饰图片。

    活动二  编辑卡片内容。

    总结:到这里,我们的五一劳动节板报卡片就制作完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能够独立做张其它卡片了吧!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下节课里将卡片修改得更精彩些,让老师选择更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3.  



【校本研修成果二】提交一节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许凌菲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十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6) 【推荐】


【个人研修计划】+许凌菲/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坊2组

 

《字处理-贺卡的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1、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4、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学习方法:

1、微课程不是凭空讲授,是依据课本而来,所以首先要先看一下课本相关内容

2、带着预习课本的问题来看视频,如果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记录下来,课堂上进行讨论解决。

3、眼睛看着容易,动手可能会出错,所以看完后要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4、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原创一个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

三、学习任务

任务一操作指南

(1)建立新的Word文档。

(2)页面设置。宽度:24厘米;高度:18厘米。

(3)调整显示比例,可以浏览文档全貌。

(4)给贺卡添加艺术边框。

(5)调出“绘图”工具栏,利用“矩形”工具画一个大的矩形框,进一步设置该矩形的填充样式,使其作为底纹背景。

(6)调整作为底纹背景的大矩形的叠放次序,使其浮于文字下方,这样可以露出下一步中插入的图片。

(7)插入图片,作为装饰,调整图片版式,使其可以自由移动。

(8)利用“图片”工具栏上的“设置透明色”工具,把图片的背景白色变为透明。

(9)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他的装饰图片。

(10)添加艺术字,作为祝福文字。

(11)利用文本框,向贺卡中添加其他的祝福话语。

(12)精细调整贺卡各个组成部分的布局,使其整体效果达到最佳。

任务二操作指南

(1)设置文本框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线条颜色为“带图案线条”,填充颜色为“黄色”。

(2)在贺卡的右下角插入计算机当前时间

【课堂自我反馈】

1、知识掌握与操作实践情况

2、课堂自学与小组合作情况

3、疑惑欠缺之处

自我检测

1、字处理软件能够实现自动更正功能的原因是字处理软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自动目录管理功能,字处理软件能够自动生成章节的_______,并生成目录中的________。

3、在多人合作的环境中,_______和_______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编辑方式。

4、批注的方法是:先选定________________,然后执行“插入”菜单中的“_______”命令,再在“批注”文本框中输入批注的内容。

5、修订的方法是:先选定________________,然后执行“工具”菜单中的“_______”命令,之后对选中内容的修改即替代了原有内容,但被替代的原有内容保留在“删除的内容”文本框中。

6、针对批注,他人可以参与“_______”完善内容,也可以在右键菜单中执行“____________”命令,以便取消批注。

7、针对修订,他人可以接受“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

8、你还能挖掘字处理软件中 哪些平时不常用但很有用的功能,试列举它们的功能、用法并相互交流体会。

9、如何给文档插入背景图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设置图文混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的合并、拆分的步骤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后续学习预告

字处理工具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功能很强大,可以通过图书或网络多加了解

 

 

【校本研修成果二】提交一节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牛凯霞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七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2) 【推荐】

 

平顶山市第七中学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牛凯霞

学科

信息技术

教龄

14

微课名称

《设置超级链接》

视频长度

录制时间

2015年8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  教材版本: 科学技术出版社

知识点描述

超级链接的概念、作用、设置方法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问答型□启发型 □讨论型 □√演示型 □实验型

√练习型 □表演型 □自主学习型 □合作学习型 □探究学习型 □其他类型

适用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理解超级链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再观看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进而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插入、编辑、删除)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一、片头

(一)导入:

1、亲爱的同学,你好。经过上次课的学习,相信你的点歌台已经搭建完毕了吧。下面我们点一首歌听听吧!

2、放映幻灯片,点歌,不能实现“点歌”效果。为什么不能点歌呢?原来是缺少了一个设置啊!那就是超级链接。

二、正文讲解

(二)学习新知

1、超级链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结合超链接的图片解释:超链接就像中间的那个环链接这两边的环。在我们浏览网页时,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的过程,就是通过超级链接实现的。超级链接的设置实现了人和机器的交互。

2、插入超级链接:

(1)教师演示把“保卫黄河”文本框设置成超链接。操作步骤是:在文本框“保卫黄河”上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超链接”——在“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中设置——链接到“本文档中的位置”——请选择文档中的位置中单击相应的幻灯片——单击“确定”

(2)教师放映幻灯片,学生观察、感受超级链接。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鼠标指针变成小手,字体颜色的变化,超级链接的交互效果。

(3)学生练习对其他三首歌曲设置超级链接

(4)放映幻灯片,感受“点歌台”的效果。

“黄河船夫歌”出现链接错误,引出编辑、删除超级链接。

2、编辑超级链接:

(1)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对象上右击鼠标——编辑超级链接——更改为相应的设置

(2)放映幻灯片:学生观察、感受效果

3、删除超级链接

(1)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对象上右击鼠标——删除超级链接

(2)放映幻灯片:学生观察、感受效果


分 秒

三、结尾

(三)知识梳理

1、超级链接的作用:实现人机的交互。

2、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选中对象→右击鼠标→超链接 →打开“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

3、编辑超级链接的方法:选中对象→右击鼠标→编辑超链接

4、删除超级链接的方法:选中对象→右击鼠标→删除超级链接

四、作业

1、 请你以“我喜欢的歌曲”为主题,收集资源,制作一个歌曲集锦。

2、试一试:超级链接能链接到其他网页或文件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校本研修成果二】提交一节微课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黄宿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十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3) 【推荐】

 

制作新春灯笼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模块化”的结构体系编写的,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本课是其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是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在以后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大红灯笼的制作,初步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掌握设置图形格式地方法。

掌握插入、移动、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互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在网上祝福,也可以在网上互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最高兴的节日就是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

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一):分析灯笼(小组讨论法)

观察后让小组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灯笼(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把制作灯笼分为四个部分:

(1)制作灯笼提手

自学探究: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寻找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讨论完成后,进行灯笼提手的制作。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2)制作灯笼体

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先让学生绘制一个椭圆并设置其图形格式。然后利用教学软件,师生一起进行协同操作:复制椭圆。复制完成后,调整椭圆宽度和对齐椭圆。这样灯笼体就成功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制作灯笼穗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设置图形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制作灯笼穗依然采取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加上艺术字

采用讲授演示法。利用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对此作以演示。然后学生动手操作为自己的灯笼加上文字。

3.展示灯笼总结回顾

(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小组互评:进行作品展示,通过小组互评打分,选出优秀的作品,激励学生动手的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反思,增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自评:通过每个小组对自己制作方式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增强自学能力。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和图形设置的方法及艺术字的相关知识。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本次研修的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提交者:学员赵雨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十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2) 【推荐】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

通过继续教学,我学习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我有以下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

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各个方面的系统设计、处理和实施,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2、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整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

    在上述模式中,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未知过程的设计者、指挥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劫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评价,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协作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且很多基本技能得到开发。

如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创设“情境”、促进“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通过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开放交互式的一种模式。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的特征,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带来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这样灵活高效的组织课内外活动,为此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本次研修的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提交者:学员王飞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育才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5) 【推荐】

【校本研修成果三】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坊1组 王飞


学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很庆幸得到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内容比较多,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本次研修的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提交者:学员程娟娟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卫东区光华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6) 【推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现已接近尾声,通过线上培训学习和线下培训实践,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着,并且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此次信息技术的运用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了更 全新的更新。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观念新颖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的自我更新、自我补充、从根本上提升才能和专业素质。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二、有力提升专业知识

通过远程网络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专题报告和案例分析”的学习。让自己充分认识到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领导者,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处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深刻认识到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教授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交流视野的开阔

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通过这个平台,与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教学方法、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校本研修成果三】提交一篇您对本次研修的在教学中应用的感悟

提交者:学员李岳川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卫东区五条路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6) 【推荐】


【校本研修成果三】

研修感悟

李岳川 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坊1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能 入到咱们长子的教育队伍中,并能参加这次计算机培训,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 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 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 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优秀成果

最新优秀成果

热评优秀成果

热门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