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2017小学科学学科研修日志

2017-01-07  发布者:宋红兵  浏览数( -)

2017小学科学学科研修日志
申楼小学   宋红兵
科学学科就是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科学的认识过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在此我就一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与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科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科学概念,把握科学规律。例如:在讲声和光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发面的学问》一课时,根据多媒体课件、视频,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如何发面。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
直观教学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水、水蒸气、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实际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科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附件

  • 2017小学科学学科研修日志.doc  下载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