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7-01-09

作业要求 :作业标题:题目自拟
考核要求: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达到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请在“实践研修成果”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必须体现信息技术方面,建议做微课)
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资源,提交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篇(可以是以下任意1个:教学课件、微课程)。
要求:
1.题目要求:资源类别+资源题目  
如:
      教学课件——《XXX》课件
      微课程——《XXX》微课
2.内容要求
教学课件:适当排版,课件标明作者+课件题目。
微课程:时长5—10分钟为宜,视频名称需标明作者+微课题目
备注:
(1).教学课件可以以附件方式进行提交,附件大小不能超过10兆
(2).微课程可以通过“上传视频”功能进行提交即可,5-10分钟为易 

发布者 :项目组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周芳    所属单位:四川省平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22    浏览数( 0 ) 【推荐】

谈信息技术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广大思品课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实际服务。但同时,也出现为了适应潮流,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手段,浪费精力而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现象。
根据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笔者有以下体会:
一、选用信息技术,能达到优化思品课教学的目的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它的声、形、色,创建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从而能起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给思品课教学增添活力。
例如在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中,为突破“珍爱他人生命”这一难点,我将四川汶川地震的图片及视频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设问:“如果你在灾区现场,看到这些需要救助的人,你会怎么办?”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感染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如何珍爱、救助他人的生命。无需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较好。
2、展示形象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的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再加上思品课中法律知识和国情思策部分知识点较多,又不易讲清楚。所以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也可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认知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
例如在讲授“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时,我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以图表、图片、影像、文字等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现实意义,弥补书本只有简单解释的不足,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了形象生动、较深理解重要意义的目的。 
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理解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我用幻灯片展示选举过程,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对难点知识认识地很深刻,整个认知过程生动而丰富。既克服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抽象法律概念的难以接受又加深了讲课的趣味性,最后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3、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潜移默化中进行行为训练
“激情”、“感知”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了教育者所期望的趋向性,但是要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还必须将思想观念的趋向性转化为行为的趋向性,这就是教学过程的“导之以行”。
在学习《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我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侵害用录像机拍下来,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分析录像中的情节分别属于来自什么的侵害,并根据情节找出保护措施。学生们积极发表意见,踊跃提出建议。
在导行训练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生动的视听教材,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再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其功效和作用是非凡的,但同时也出现为了适应潮流,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手段,浪费精力而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现象。所以我们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思品课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因为要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不是思品课教学的主题。
二、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思品教学的,要正确处理
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其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是使用它的宗旨。而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有错误的认识,不能恰倒好处地运用,而只是做“秀”。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1、使用信息技术要适度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笔者认为,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要适度。
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其次 ,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没有必要所有课都使用信息技术。如果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还有,制作课件,需要花费教师很大工夫。有一位老师,为了一节公开课做一个课件,用了三个月时间,效果当然不错。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要打折扣的。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
2、板书不能抛弃
板书体现着整节课的脉胳、知识的联系和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利用多媒体将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可课堂结束后,学生却不知学了些什么,教学内容一页页翻过,没有在脑海中停留。所以板书不能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抛弃,板书要与信息技术共同使用,让学生在生动丰富地学习中理清思路、掌握知识。
3、运用信息技术要注重教学效果
政治课教学中的媒体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媒体的特性,更要考虑到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将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不同,选择的媒体也应不同。计算机等现代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有较大优势;但投影、挂图、教具等传统媒体也具备方便、直观等现代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优势。
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兰姆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育目标时,功能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如八年级讲到法律和法规,我就直接出示相应的法律文本,使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用电脑来设计,费时费力,效果却一般。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的整体效果,尽量做到简洁,为化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感染力和说服力而服务,避免内容画面太多,冲淡教学主题,使学生只会就事论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综上所述,广大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融合,合理地、恰到好处地在思品课中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明确信息技术用于思品课堂,是辅助思品课的教学手段,是服务于思品课教学的,不能迷失思品课教学的主题。


老师评语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