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截止日期 : 2017-01-20

作业要求 :

作业标题:自行拟定

作业内容:

针对自己所选课的内容,谈谈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遇到的困难,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对本学科教学的具体帮助。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400字左右。

2.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可先在文档编辑器的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把自己写好的作业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最后提交——操作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3.为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务必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

发布者 :项目组

作业一

提交者:学员张琴    所属单位:平昌县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22    浏览数( 0 )


 浅谈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悄悄步入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它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发挥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过度依赖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但是,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好多人在这一点上出现了误区:他们认为,新课改每一节课如果没有用到多媒体网络,或者只用了几分钟的计算机,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好课”的局面。这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备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到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设计。这样的课往往是华而不实的。
二、主次不分
  教师,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但是,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趣味性,而缺乏针对性,造成哗众取宠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公开课中,常会发现一些课件,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得好像一些娱乐课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和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这样做虽强调了艺术性,但忽略了学科的科学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实我们在选课件时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的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而是以多媒体为中心,文字、图片接连不断,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多媒体的放映上,无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也被剥夺,更别提合作学习了。试问:如此的多媒体课还是好课吗?
三、内容繁多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课件的制作无原则地增加密度,学生应接不暇。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等整合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如果含量过多,内容过快,学生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呈现的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及时转移。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盲目加大教学密度,即使图文声情并茂,学生也经常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总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