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者:曹翔峰     发布时间:2017-01-09 浏览数( 0)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并给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把信息技术引入化学课堂,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人文教育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

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浅谈信

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

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传

统教学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而多媒体的引入增强了课堂真实感和表现力,它让学生亲临其境,有

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通过播放“死狗洞”flash,激

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却倒地的现象,从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完后再回过去回答死狗洞的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一个小动画可以让大家情绪高涨,很显然在接下

来的学习中积极性大大提高。

2、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

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

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原

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

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3、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实验教学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无论是教师演

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

合;④反应现象不易控制其渐近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实验课

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

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

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

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

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

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

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

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例如:初中化学石灰石这课教学中,上课刚

开始就用flash播放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让学生看得精彩,听得聚精会神,一下子就把学生

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了,同时让学生接受了一回爱国主义教育。这时老师再开始石灰石用途的图片展示,紧

接着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引出石灰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钙,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归纳得出碳酸根

的检验所需的试剂,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探讨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

这样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再由ppt展示圆明园遗址,提出汗白玉经过大火焚烧

就酥裂开来,这是为什么?接着由实验探究来做出解答。并搜索由贝壳烧制生石灰的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联系出石灰石、生石灰及熟石灰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课堂结束,回到《石灰吟》,请学生来回答

这首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包含的化学原理。整节课的设计前后呼应,

紧紧相扣,凸现出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对化

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其在引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教学密度,加大教学信息量,短时高效等

方面的 优越性,促使教师更好精编教案,精选素材,有力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 素养

和具体操作能力,也进一步促进观念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

应注意“四个不宜”。

1、不宜取代实验

信息技术的出现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应用手段,就像以前的黑

板 以前的投影,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一味的依赖信息技术!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

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

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

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

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

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2、不宜替代教师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时候信息技术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衡量教师的业务水平最重要的还是本学科的水平而

不是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从本质看,教育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交流,是培养人、造

就人的事业。这里,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是什么时候都不能用信

息技术取代的.任何时候技术都应该是人的工具而不是相反。一旦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否定了,必然出现学习

的放任自流,教育也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

3、不宜照搬别人

多媒体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

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师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4、不宜顾此失彼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教师应留心观察,随时

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使用

时力求做到“五度”:1.时间上有宽度;2.活动上有广度;3.气氛上有热度;4.内容上有深度;5.结果上有效度。应用计

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

辅助教学中的真正价值。不过信息社会的教师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工作与思考。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

要求。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有学科素质、教育观念等。我们要不断研究社会进步给教育提出的

新问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