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如何突破农村孩子口语交际难的问题

发布者:杨长春     发布时间:2017-01-05 浏览数( 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文课程标准》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语文口语交际的再定位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课堂口语交际活动是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的交流活动,它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人才的需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广大农村小学里,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内容是我们老师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作为听课的教师,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一些令人尴尬的情景:场面冷清,没有学生发言,教师只好一个人在“包场”;或者个别学生参与,绝大部分学生旁听。口语交际课成了当今农村小学课堂的“死课” ——学生不肯发言。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的老师遇到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就“绕道”而上了。在新课改理念下,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场面实在让人堪忧。面对我们农村孩子课堂口语交际难这一现象,作为实践新课改的边远山区一线教师,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交流话题,让学生想说


交流需要有话题,而只有好的话题,才能吸引学生想说。那么,在小学口语交际课堂上,什么样的话题才是好的话题呢?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如果说这里的“地球”是指口语交际中的学生,那么“撬起地球”的“支点”,就应该是指吸引学生参与交流的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了。古代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有吸引力的口语交际话题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根据农村小学生纯朴、好奇、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我在教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打电话”这个口语交际时,围绕如何打电话这个主题,设计出了以下的话题:


我们班上有一位孤儿,课前我向他爷爷了解到了他生日的具体时间。上课时,以征求全班同学的口吻说:“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班赵毅同学的生日,我们一起为他订个蛋糕来庆祝好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立即齐声叫好。这时,教师故意设下难题请求同学帮忙:“可是,有谁知道我们镇上蛋糕店的电话号码?”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打‘114’查询。”教师立即肯定:“这个主意不错,谁来帮个忙,用老师的手机现在就打去问一问?”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学生在老师的相机引导下,通过亲自体验拨打‘114’查到了镇上蛋糕店的号码。正当学生急着要打电话订蛋糕时,教师因势引出话题:“该订什么式样的蛋糕呢?”学生立即七嘴八舌纷纷争着出谋献策,讨论的场面真是热烈。作为教师,发

现孩子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如此积极、主动地去发言,真不忍心打断他们。选定了蛋糕的式样之后,教师亲切地说:“由谁来打这个电话到蛋糕店去呢?”学生又一次争着亲自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注意把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搭建一个口语交际的平台,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了。


二、创设自由轻松的互动情境,使学生敢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言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动机,提供的材料,从而促其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口语交际活动的主体。在农村口语交际课堂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尤为重要。因为农村的孩子由于见的世面少,很害羞,表现为不爱说话,唯恐说错了受别人的嘲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营造出自由轻松的氛围,鼓励他们多发言,激发他们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如:课前,先做一些热身运动——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做些小游戏,淡化口语交际课的概念。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去。在教学伊始,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画面展示,优美的音乐视听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激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使他们能迅速地进入口语交际的学习中去。

互动的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小组形式展开。小组内学生的分工要明细,任务要落到实处。即: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担不同的任务。整个小组活动过程力求做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有机会扮演自己的角色,锻炼自己发言的勇气。


三、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会说


1、课程资源利用法,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农村的孩子由于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知识面狭窄、单一,思维狭隘,让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并逐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同时还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口语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秋天在哪里》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教学片段〕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身边的秋天。


(2)师:上课前我们已经去大自然中寻找到了身边的秋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成果吧!


(3)学生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秋天:有的学生带来了红色的枫叶,有的学生摘来了桔子、香蕉等;有的学生带来了黄色的树叶和各色的菊花,也有的学生带来了金黄的稻穗和

红色的高粱??


师:小朋友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快和小朋友说说吧!


(4)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秋天”,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眼中的秋天。教师相机指导。如:一位学生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摘来的一个金黄的桔子,学生从桔子的形状、颜色,触摸到它果皮的手感,闻到的香味及剥开果皮后尝到的味道等方面去讲述,最后还谈到了其个人对秋天的感受。


在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了我们本地特有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收集后,有感而发。在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模拟社会生活实例法,提高学生待人处世的能力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表达,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据于这点的认识,我在教学《学会待客》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自己扮演去家访的老师来到学生家。学生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于是,老师和学生聊了起来??类似这样模拟社会生活的实例法,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还能不露痕迹地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


3、实现语言交际的审美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交际中的话语主要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以达意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之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打电话、待人接物等,与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所以常常有人讲,这个人很有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引导学生能与人文明和谐的交流,运用礼貌用语。最终,使我们的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语脉流畅,音量适中,体态大方而又有礼貌。


四、科学的评价激励,促学生爱说


世界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师需要不断评价、反馈、矫正,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正确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言,开始时要求不可过高。学生说对了及时肯定,哪怕只说出一部分,老师也要发现其闪光之处,也要给予表扬。即使说错了也不批评,只需指出说错的原因,引导鼓励其重说一遍。


1、语言评价激励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重视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思维才活跃,才会乐于表达。如:口语交际课上,而平时发言少的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时,我会低下头拍拍他的肩膀说:“没想到我们班上还有这么一位深藏不露的说话小能人;你平时没把你的口才展示出来,真是太可惜了。”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鼓励他说:“你的进步真快啊!请再说一遍,相信这一次你会说得更好。”当一位学生发挥了自己的口才侃侃而谈之后,我会笑着竖起大拇指说:“你的发言精彩极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从你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演说家。”这样一来,班上的学生更想说、爱说、乐说,口语交际的氛围越来越浓。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予不同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表达的积极性。


2、竞赛评选激励


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班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与口语交际有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表达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有比赛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出人才。例如:学生上了高年级时举行班干部竞选演说。教师可在干部任职之前,以“假如我当了??”为题组织学生竞选演说,说说当班干部的目的以及如何当好班干部,根据演讲者的构思和语言表达情况,联系其本人平时的表现,然后再酌情落定出人选。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得到了后人的景仰。同样,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以口语交际为主要表达工具。现代社会在传授知识、洽谈业务、处理问题等方面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在现代知识、经济、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在我国早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之说。所以,作为实践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如何突破农村孩子课堂口语交际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任重而道远。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