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试论当前中小学生普遍不喜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原因

发布者:刘深华     发布时间:2017-01-05 浏览数( 0)

土壤是一切万物成长的物质基础,适合的环境是它生长的客观条件。如果某一种物种消亡了,说明它失去了赖以生长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贪婪和无止境,导致了自然生态的不平衡,使很多物种消亡和濒临灭绝。我国的一些传统艺术也正面临着夭折的境地,传统民族音乐就面临着这样尴尬的局面,它将越来越不被我们新生代的中小学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传统民族音乐之间的矛盾。
    (1)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小学生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较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观察事物比较笼统,学习死记硬背,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比较幼稚,兴趣易变,这些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中学生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情感体验强烈常表现出易变、冲动,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他们的认知态度与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相溶,更关注当前“流行”的音乐的发展境况。
    (2)传统民族音乐是根置于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水平。传统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内涵悠远,长期积累的结果,反映了一定历史、自然、人类的发展,是一切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也不理解传统民族音乐产生的背景,在知识、文化上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教师的原因
    (1)当前音乐教师学历水平较低。在今年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举办的音乐教师技能考核中所显示的数据:四十五岁以下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包括函授、正在进修的教师),近20/100的教师趋于年龄偏大(包括没有学历、培训班结业的教师)。这种结构水平的教师群体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历水平的不达标,导致教师知识水平较低,业务素质能力不高。知识内涵不够,文化底蕴浅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
    (3)音乐教师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是西洋音乐教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现在的音乐教师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完全是西洋音乐教育模式,虽然与此同时接触了一些很少的民族音乐知识,如:(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史),乐理知识——五声调式等。器乐学习,几乎是钢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师范院校没有开设民族乐器的专业,再者老师多也不会弹奏民族乐器。学生学习民族乐器只有到民族专业院校或请家教,这无形中缩小了人们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范围,民族音乐在大中专院校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和普及,久而久之,它在人们的心目中退却、暗淡,甚至没有了地位。接受这种教育的现代音乐教师再去教授我们的后代,试想现代的中小学生能爱上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他们的生活中同样没有民族音乐的声影,他们不能接触、了解和实践民族音乐,他们能爱上、喜欢民族音乐吗?他们只能以陌生的眼神看待它。
    三、学校的原因
    (1)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受重视。由于音乐学科不参与高考、中考,在学生的中小学生涯中仅作为培养学生美育、兴趣、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这种局势造成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较低,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产生误区,音乐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成为副课、“小三门”,导致音乐教育不受学生、家长的重视。
    (2)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缺乏传统民族音乐的环境和氛围。任何一种艺术都离不开适合它成长的环境,没有了环境就等于灭亡。然而在当代中小学学生的生活中缺乏民族音乐生长的环境和土壤。近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以每日全新的面貌和步伐向世界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孩子们接受着越来越更加良好的教育,音乐教育是营生接受学校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是,每一个孩子在入学的第一天起认识的第一条音乐知识是音符、五线谱,见到老师所用的乐器是手风琴、脚踏琴、电子琴或钢琴,在他们感性的记忆中这将是他们的音乐课堂和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将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在他们的记忆中五线谱、钢琴、电子琴等西洋音乐的学习才能进入艺术的殿堂。诚然,这期间他们也聆听和了解过一些传统民族音乐和知识,但那少之又少,更谈不上亲身实践了。在城市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但在边缘的农村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既是有也是别学科的教师兼任。孩子们如此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了解的环境,如何使民族音乐扎根于当代中小学学生身上,更如何使当代学生去喜欢它。
    四、社会的原因
    (1)当今艺术形式日趋饱和,流行音乐却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通俗易懂,节奏、韵律感强,有激情、有活力,这正符合中小学生的易兴奋激动,喜欢快节奏的特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一吹就是三十年,它让中国人真正感受到了过好日子的滋味。当改革的春风第一次把费翔的歌声“冬天里的一把火”吹进中国,这“火”便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它也第一次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中国落后了,中国太封闭了,太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第一次感到差距是什么。那把“火”尤其受到青少年儿童的亲赖。青少年永远是接受新鲜事物的代表,他们充满活力、激情四射、朝气蓬勃,他们总是对周边的事物那么好奇,他们开始需要个性,需要张扬,需要表现自我,而这种自由激情的音乐形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他们是那么的爱不释手。当世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流行音乐已日趋成熟形式多样,这个时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是流行音乐、动漫音乐伴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和他们一起成长。他们的记忆里装满了对流行音乐的无限遐想与酷爱。流行音乐也是他们父母辈时代改革带来的产物,也是他们喜爱的广种娱乐形式。在现在青少年儿童的生活里很少有民族音乐的影子,甚至没有,现代青少年儿童再一次的缺少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反而对中国民族音乐抱以排斥与反感的态度,这真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一种悲哀。
    (2)欧美音乐艺术的凶猛发展,冲击着我国音乐发展的脚步。当中国人开始喜欢认识流行音乐,并想进一步去完美和发展它时,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已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差距使中国人永远也无法摆脱跟着别人来发展自己音乐艺术的局面。再者这些艺术形式本都是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的,中国人永远是学徒,我们的成果总是需要他们的权威和标准来评价。此时中国人学习西方音乐的势头并没有减弱,而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却处在挽救的边缘。如今西方国家的各种音乐形式发展更加凶猛,他们无时不在用他们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创意、全新的科技手段的融人的更完美的艺术展示与中国的观众,让中国人永远为他们喝彩。爵士音乐、拉美音乐、电声音乐等流行音乐形式和严肃音乐已占据和融入中国舞台,当人们提起理查德·克来德曼、杰克逊、“猫王”、席琳·迪翁、休斯顿人们无不兴奋,提起《天鹅湖》、《蝴蝶夫人》、《猫》无不赞叹,这种势头无不引领着中国音乐发展的趋势。可是如果提起刘天华、马思聪、阿炳恐怕没多少人知道,提起《十面埋伏》、《渔舟唱晚》、《红色娘子军》、《百鸟朝风》>更不会有多少人去赞美。西方强势文化正在不断地覆盖着中国的大地。 
      (3)中国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使音、体、美教育不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有了素质教育的提出,但它任然处于学校教育的劣势状态。这样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还是处于劣势地位和被挽救的状态。
    (4)多元的文化、娱乐形式带来的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个音乐文化多元,娱乐形式多样的社会,各种媒体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使学生在认识与选择上有更多的空间,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不良后果。当前电视上大量报道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成为一种很严峻的社会问题,传统民族音乐显然已没有了它的地位。
    (5)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艺术文化也日趋向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艺术文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增进了彼此的联系和了解,使各国经济进入日趋完善的全球化市场。文化艺术也日趋向全球化市场发展。当今的社会人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彼此间的了解,需要不断出现新鲜事物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一种艺术被社会认可,需要投入更多的创新,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最根本的目标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经济实力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如今世界是一个宽松、开放的世界,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个国家对艺术的经济财力的投入直接影响着本国艺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是中国无法抗拒的。
    如何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受到现代中小学生的喜欢和发展,首先在大中专院校重视和普及民族音乐教育,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和那些喜欢、热爱民族音乐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和实践;,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打下基础,更应该是那些即将步入音乐教师行列的大学生,只有他们的民族音乐素质的有所提高,才是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前提,也是现在中小学生了解和喜欢民族音乐的前提条件。其次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雄厚的经济财力的支持,中国的民族音乐就会有蓬勃发展的春天。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