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技巧

发布者:黄玉梅     发布时间:2016-12-29 浏览数( 0)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技巧

  从教以来,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却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功夫,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后来听了不少的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一堂课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导语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其中有几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比如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火辣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是比较成功的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用激情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

  好的教师无论怎样的气候与环境,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的温度。这种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在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老师热情的鼓励。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常听到不少同行埋怨:现在的学生上课没激情。我想,其实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它们隐藏在学生的内心,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如教学《钓鱼的启示》时的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

  生:有的说,有的说没有

  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刘洋和高敏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那同学们要做到自律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吗?

  生: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说不难,有的同学,特别是好动的学生可能觉得比较困难。

  师:是啊,同学们,我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做的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分清对错,如果明知道做得不对还要去做,不能自律就不好了。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在他的生活中,他就时刻严格自律,从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可是他的自律精神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秘诀?

  生:想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一起回到他的小时候,看看这位美国著名设计师小时候的经历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激发了学生的语文激情,这样我想学生学习下面的课文时,热情会更高一些,为学习文章做好了铺垫,因此,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吧。

  二、借道具点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那么怎么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我觉得在导入的时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道具有视觉型道具,比如,结合课文的实物演示,近距离将读者与作者沟通,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视听型道具,比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和兴趣。

  我在教《非常漂亮的贝壳》一文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贝壳。上新课时,让学生将贝壳放在讲台上,一起观赏,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入新课教学。又如教授《小柳树与小枣树》时,我运用FLASH课件作为导入新课的辅助材料,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它们之间形体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适当地借助教学道具可以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气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

  三、设悬念启迪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有位实习老师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四、讲故事、猜谜语构建愉悦情感课堂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例如《女邮递员的信》的导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条谜语。谜面是:身穿绿衣裳,工作特别忙,送信又送报,人人喜洋洋。谜底到底是什么?……对,是邮递员。有一位女邮递员还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她一天的繁忙,但有意义又很有趣的生活。我想大家一定愿意知道她信中的一切,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女邮递员的信》。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就是利用谜语或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引经典,温故知新,介绍背景,做游戏,音乐、歌曲等方法引入课题。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如下原则:灵活性原则、精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知识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导入应注意(讲求实效),(精明扼要),(方法多样),(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