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2016-12-29  发布者:糜玉梅  浏览数(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写作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楚王与晏子间的三次斗智的事例,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2. 抓住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爱国情怀。

   3.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感悟晏子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穿越吗?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那时我国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被多次派到国外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

请问《晏子使楚》中的“使”“子”是什么意思?使:出使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就是说这篇课文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简单介绍晏子)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他都巧妙回击,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二、再读课文,了解晏子。

(一)学习第一次交锋。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到第一次交锋的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用﹏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句子。

2、晏子还没有见到楚王,楚王就叫晏子干什么呀?课文中楚王是怎么做的?

3、那么晏子是怎么反驳的呢?找出他说的话。生汇报。

4、指导朗读:想想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请同学来试试,评一评。(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5、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子的话巧妙在哪里?(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打开城门,这一次晏子没有见到楚王就给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7、晏子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后,结果如何?

 “只好”说明了什么?应用怎样的语气读?(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8、我们再次体会晏子的不卑不亢和楚王从开始的想耍威风到后来的无可奈何!指名同学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的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两国的和气。面对晏子的反驳,楚王的内心可能会怎么想呢?(不服气)

(二)、学习第二次交锋。

1、回顾学法,自学课文。

刚才我们学习第一次交锋的时候,运用了先找出关键句子,再体会巧妙,最后感情朗读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方法,分小组交流学习第二次交锋的自然段。

2、学生汇报:

楚王是怎么说的?晏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1)①找句子:“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②体会巧妙:晏子的话巧妙在哪里呢?(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在古文中是这样记载的: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在课文中找出与“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相对应的句子。

③感情读句:晏子说这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呢?(自豪)

2)还找到其它句子吗?

①找句子:“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此话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课堂练习(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最下等的人,所以楚国是                         ,结果楚王                                 (只好陪着笑)

②体会巧妙:晏子的话巧妙在哪里呢?(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③还找到句子:“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④感情读句:晏子说这话时的语气怎样?读出为难的感情。

3、这次较量的结果怎样?

 4、他们的较量真是精彩啊,你们想演一演吗?先填空,再角色扮演。

这次较量非常精彩,下面就让同学们当一次演员,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前,请完成下面的填空,可以填上与课文不同的词。

    楚王  冷笑地       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 严肃     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地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  为难地  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  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 (故意笑了笑)  ,楚王(只好陪着笑)    

四、学习第三次交锋。

1、两次都被晏子战败,楚王服气吗?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三次交锋的自然段。

这一次楚王又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想想楚王这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汇报:晏子是怎样回击的?

①找句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②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又有什么巧妙之外呢?

(抓住两个“水土不服”的不同意思来理解。第一个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不服”是说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说明齐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淮南的自然条件好,产柑橘,淮北的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去楚国当强盗,所以楚国是                                                                                                         

③听了晏子的话,楚王的表现怎样?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如何?

2、你瞧瞧这楚王,唉!让我们送几句歇后语给他吧!

3、晏子运用夸张及内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学到这里,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楚王又是怎样的人?

5总结本文结构,了解首尾照应的写法。

文章一开头交代楚王想侮辱晏子是起因,然后介绍了楚王与晏子的三次较量,谁胜谁负,这是文章的经过,最后文章结尾也说明了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这也是经过三次较量的结果。这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平时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用上这种方法。

小结:语言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任务。

六、拓展创新,课外延伸。

11.晏子使楚

                 (侮辱)

起因:楚王 ———→晏子

           (反驳)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经过: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结果:    不敢不尊重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