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2016-12-29  发布者:李映芳  浏览数( -)


【摘要】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课堂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性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二、将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很多小学生的印象中,数学就是数学家演算稿中的枯燥无味的数字,毫无乐趣可言。但其实数学蕴藏着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运用生活化的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枯燥、正规的数学语言对小学生缺乏感染力,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要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将教学语言生活化、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接受数学、学好数学。其次,运用生化话的游戏,将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能调动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的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能达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平时的课堂作业,老师也要改变方法,增加作业的情趣、使知识能活学活用,与现实生活结合。 

    三、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想提高教学的创新行,除了老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外,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能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锻炼相互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