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学生的主体性

发布者:万郑娇     发布时间:2017-05-04 浏览数( 0) 【举报】

随着我国哲学界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主体性,即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主体性是活动主体区别于一般人特别是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殊性,它是作为消极、被动、盲目的客体性的对立面而提出的,是在同客体的对比中来揭示主体的规定性。

主体性与教育的结合点应该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即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

(二)学生主体性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1.学生主体性的涵义

从教育意义上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塑造、建构培养的重要特性,也是学生主体是否得以确立的依据和标志。所谓学生主体性,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

2.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

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个体主体性,也是一种实践的主体性,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且主体性也是因人而异的。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来讲。

1)选择性

所谓选择性,就是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利。让他们作为能够选择、会选择的主体而存在。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理应有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自由的选择。这种能够选择的权利,应该是属于学生自身的不可让渡的东西。

2)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要求答疑,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这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他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其次他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4)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的灵魂。创造性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通过改造和变革旧事物,产生新颖、独特的新事物;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使“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特征是学生主体性最本质、主要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1.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调控,否则就会造成教师主导地位的丧失。有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了很多高质量的问题,试图让学生主动去领悟知识、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但由于太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整个课堂都交给了学生自己去掌控,结果课堂失控被学生搞的一团糟,自己也不自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2.课堂教学中太放任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师讲的越少,甚至一言不发的课堂才算是主体性教学的好课堂。于是教师就完全让学生自我表演,教师本人则成了闲人。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是尊重学生而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无论是教学知识的落实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二)教学太过于形式化,偏离了教学目标

1.课堂热闹,所谈内容与教学无关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但这本身不是目的,一堂课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考虑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以及思考力、判断力的形成等。

2.教学形式变化多样,教学内容不当

有的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与方式时却走入一个误区——不顾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新颖性与课堂气氛的热闹,致使教学形式与内容发生错位,无法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甚至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别扭。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只重视传授、积累知识重视教育的结果而不重视教育的过程,人的创造性精神和个性被忽视,桎梏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对学生主体观的错误认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有的老师片面的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发展,只要把课堂搞得热闹活跃就行,最终陷入了完全的“学生中心主义”。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在主体性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具有高水准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真正得以实现的途径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成其为必然。要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势在必行。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意味着重新认识学生,把学生放在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在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知己知彼,互相沟通。

2)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通过情境、故事、破绽去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全方位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探求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要导在关键点上。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解惑,教学的重心应该是放在学生的困惑处和课本的难点上,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说,能够通过问答、讨论、比较、观察等手段让其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否则要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体现。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过程充满兴趣,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随时征求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不断在民主和谐的交流配合中合作。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决定着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其指导性、激励性的特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完整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3、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索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

一方面,学生探究活动中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猜想、实验等活动是他们所不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提示,发挥间接启发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得到科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强调的是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生生互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试验和练习,逐渐熟悉各种社会角色,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技巧,培养起他们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总之,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主体性真正得以体现。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个体性的人,为新世纪人才和竞争注入新的活力。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