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教学视频 > 正文

作业标题: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 作业周期 : 2016-11-01 2017-03-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参训教师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只要是完整的教学片断都可以。

注意事项

1.提交的教学视频要求与《作业二:教学设计》相配套

2.视频命名为“单位+姓名+年级学科+课程名称”

3.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4.提交视频前,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http://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_1697/article/37001/7697753.htm?ms=1477965356931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

提交者:学员朱琴华    所属单位: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30 14:50:02    浏览数( 89 ) 【举报】

《诗歌鉴赏习题讲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运用诗歌鉴赏之手法。巩固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尤其是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 

 

二、重难点

重点:熟习各类手法名称,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难点:相似、相近手法概念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实例讲解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体现在何处?2分)

解析:理解诗歌内容与鉴赏诗歌形象(意象)。在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来回答。暮春,即春天最后一段时间,农历三月。结合诗歌中体现暮春景色的意象来解读,落花”“柳绵”“东风”“子规都透露出了暮春的信息。

 

参答: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或: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解析:鉴赏表现手法----写景方法。注意题干指向:描写桃花。寻找写桃花的诗句:三、四句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分析怎样写的:未见到桃花花落何处,那就更没有见到桃花长得怎么样,可见桃花并未出现,属侧面描写;诗人只是在涧中洗手时闻到香气,可见是用水香来衬托花香。

 

参答: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解析: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主要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分析,《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营造了一种落寞伤感的意境,“阑珊”“老”有年华流逝之感。《暮春山间》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春日里缓步徜徉于春山美景中,特别是“桃花”“流水”的意象很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高蹈尘外,醉心山林,追求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

 

参答:《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二、学生习题分析

2013全国卷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试译1: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

试译2: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的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显示并请同学分析学生答题

 

参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形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显示并请同学分析学生答题

 

v参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折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学生习题问题总结:

1. 审题不到位。如题中简要分析这个要求很多同学都有意无意忽略。

2.“手法概念不甚明晰。不少同学混淆各类概念,或者总概念和具体概念无法完全区分开来。

 

 

三、关于“技巧”知识点回顾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

(四)艺术构思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的这种手法③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技巧+分析+情感)

 

(一)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描写方式: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工笔(细描)(《林黛玉进贾府》《孔雀东南飞》、白描(《秋思》、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即景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乐景衬哀情等。 

(二)表现手法:渲染、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象征《石灰吟》、衬托(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比兴、铺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江雪》 、意象组合(列锦)、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白描勾勒、浓墨重彩、卒章显志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比等 

(四)艺术构思: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等。 

 

针对本次答题,强化“烘托”和“侧面描写”概念。

 

烘托是一种从 侧面渲染 来 衬托 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如:描写烈日炙烤大地或者狂风暴雨,然后写人物活动,意在烘托人去辛苦及其忘我劳动的精神之类。
侧面描写
:就是从 旁边 描写。如:要写一个好学生,不直接写他怎么用功学习,成绩怎么优良,而是写老师同学的评价,让人从另一面知道他是个好学生。

 

四、强化练习(课后完成)

 

附件

  • 诗歌鉴赏习题讲解.ppt 下载
  • 《诗歌鉴赏习题讲解》教学设计.doc 下载

老师评语 通过

评语时间 :2016-12-06 10:26:19

课堂教学视频

最新课堂教学视频

推荐课堂教学视频

热门课堂教学视频

热评课堂教学视频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