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教学视频 > 正文

作业标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截止日期 : 2016-12-05

作业要求 :

参训教师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只要是完整的教学片断都可以。

注意事项

1.提交的教学视频要求与《作业二:教学设计》相配套

2.视频命名为“单位+姓名+年级学科+课程名称”

3.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4.提交视频前,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http://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_1697/article/37001/7697753.htm?ms=1477965356931

作者 :教务管理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

2016-11-01提交者:学员金丽明浏览(0 )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碗清汤荞麦面》在职高教材(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苦难之获”,而这篇小说正是教育学生直面生活中的苦难,正视生活中的挫折的一篇好文章。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学习了不少的中外小说,初步了解了小说的几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此基础上,按照教纲的要求,“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思想”,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了。 
2、内容分析 
   本文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作品。作品发表后,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深深打动了日本人民的心,译介到我国后,也深深打动了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心。 
   这篇小说体现了亲情的美,人性的美:通过母子三人在困难的处境中坚强奋斗、互相激励的故事,动人地表现了团结、向上、不屈、奋争的主题。 
3、自读目标 
 ① 情节:从一碗清汤荞麦面到三碗清汤荞麦面的变化过程构成了整篇小说的情节。

四次吃面表现了一家人的奋争过程。情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并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各情节之中又突出了最能表现主题的环境——二号桌的描写,使情节更紧凑。 
 ②人物:分别通过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把握母子三人的生活状态的逆转原因。

 ③ 环境:自然环境——“大年夜”“白雪”“清风” 
社会环境——“北海亭面馆”店主夫妇、“二号桌” 

“二号桌”的描写同情节发展、人物描写、主题体现的关系紧密。二号桌成为“幸福的桌子”

情节得到拓展,扩大了社会环境的范围,预示了光明的结局,大大深化了主题。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们要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的

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者,文学是人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人为本,从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出发,去正确理

解作者的意图,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培养自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为适应学生的学法,采取“迁移拓展”的教法:教学设计遵循自读的原则,将阅读的目标列出,由学生在品读、讨论之后“变读为思” ——“思后又写”。这样,一篇作品由平面到立体,由单纯而丰厚;学生的思维由平静渐趋活跃,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说教学步骤: 
安排时间:一课时(40分钟) 
(一)导语:(2分钟) 
(二)简介作者与作品的影响(2分钟)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3分钟) 
(四)分析认识人物性格(15分钟)

1、语言描写

2、肖像描写

3、行动描写

明确这些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讨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店主夫妇的作用。二号桌的意义。(10分钟)

(六)提炼主旨(2分钟)

(七)结束语(可教师作,可学生作)(2分钟)

(八)迁移拓展练习(布置作业)(3分钟)
四、总结: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所生活的环境,把握文章主题。《一碗清汤荞麦面》情节简单,人物描写也很明显。但作品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必须艰苦奋斗、投入生活、迎接挑战的激情都渗透在字里行间,这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以在教学中不要求全,一课一得,通过探究脉络、梳理情节,把握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使学生受到感染,真正有所感悟,获得一种精神的力量,体现文学作品人性的一面(情感熏陶),即学会做人,学会面对苦难。

老师评语

无视频,请重新上传

课堂教学视频

最新课堂教学视频

推荐课堂教学视频

热门课堂教学视频

热评课堂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