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教学视频 > 正文

作业标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参训教师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只要是完整的教学片断都可以。

注意事项

1.提交的教学视频要求与《作业二:教学设计》相配套

2.视频命名为“单位+姓名+年级学科+课程名称”

3.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4.提交视频前,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http://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_1697/article/37001/7697753.htm?ms=1477965356931

作者 :教务管理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

2016-11-01提交者:学员吕慧浏览(11 )

一、 导入                     

宋代的苏轼在他的《江城子》中抒写了他对亡妻的深切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字字含悲,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

二、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人。 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故。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解题:

     “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被称为“明文第一”。

三、 品读细节,体悟悲情

四个细节,四种悲情

“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这是黄宗羲评价归有光的一段话,从中可见归有光散文寓深情于琐细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文中的四个细节来品味其中的四种悲情。

(1) 亲族疏远淡漠之悲

原文表述: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 幼年丧母之悲

原文表述: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细节品味:归有光八岁丧母,至束发读书轩中已过七年。对于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是极可贵的,然而归有光却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聊以填补这片感情的空缺。老乳母回忆说:“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无须赘述,只这一句,一个慈母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虽只是对姐姐的爱,但足以想见对自己的爱了,然而人已逝,爱已空,归有光对母亲的思念就只能在对这句话的千百遍地回味中寄托了。  

(3) 长辈遗训未酬之悲

原文表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细节品味: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似乎更加疼爱,常专门去轩中看望孙子。这次来,对闭门苦读的孙子更为怜惜,然而这怜惜疼爱中饱含了希望与期待。她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来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以振兴归家,而这希望便落在了这“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的孙子身上。想到年事已高的祖母挪动颤巍巍的脚步,捧来了那曾经显贵与荣耀的象征——象笏,那虔诚的动作、那期盼的眼神(“倾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读书轩中的归有光每每念及家道中衰、母亲早逝,眼前祖母这殷切的希望对他而言该是如何地沉重而又凄切啊!他“瞻顾遗迹”,觉得一切如在昨日,于是乎“长号不自禁”。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业已成人的归有光,无论是想见亲人一面抑或是想孝敬祖母与母亲一次,都已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可想而知,归有光的“长号”中有着多少的无奈、多少的遗憾啊!  

 

(4) 中年丧妻之悲

原文表述: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细节品味:《项脊轩志》前一部分写于十八岁,后面的补记于三十一岁。十三年的时间,又变迁了多少的家事和亲情啊!归有光曾经相濡以漠、相敬如宾的妻子(“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离世便是十三年中最悲切的一件事。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失怙、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仅仅是而立之年的归有光却已承受了两大不幸,何其悲哉!然而归有光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却不着一字,只写了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然而正是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是归有光情感寄托和倾诉的唯一对象了,几多哀愁几多相思几多离苦,全可在月夜难眠时尽情倾诉,而此时的树便是妻啊,睹物思人,情何以堪!这令我想起苏轼的悼亡诗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不难从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中想象归有光的泪流满面、情难自已,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枇杷树。这亭亭的枇杷树,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 小结

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演绎亲情,读来使人倍觉真实亲切。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正如李准所言,《项脊轩志》一文写了三代人与项脊轩有关的生活细节,亲人的一举一动、小轩的一草一木都情深似海。  少年失母,中年丧妻的归有光站在庭院中,面对满院兰桂,珊珊可爱的美景,却满怀悲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也许正是归有光此时难以言说的苦痛了吧。

五、 作业布置

1、 课外阅读归有光的其他散文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

2、 用现代汉语改写第五段。

老师评语

附件

  • 《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ppt下载

课堂教学视频

最新课堂教学视频

推荐课堂教学视频

热门课堂教学视频

热评课堂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