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教学视频 > 正文

作业标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截止日期 : 2016-12-05

作业要求 :

参训教师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只要是完整的教学片断都可以。

注意事项

1.提交的教学视频要求与《作业二:教学设计》相配套

2.视频命名为“单位+姓名+年级学科+课程名称”

3.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4.提交视频前,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http://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_1697/article/37001/7697753.htm?ms=1477965356931

作者 :教务管理员

阶段三:课堂教学视频

2016-11-01提交者:学员陈朱佳浏览(0 )






 
 
 
 
 
 
 
 
 
 
 





离别是一首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课文


 

 

《再别康桥》


 

 

科目


 

 

语文


 

 

学校


 

 

桐乡卫生学校


 

 

授课班级


 

 

1521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陈朱佳


 

 

日期


 

 

20161122


 

 

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高二护理班的女生。她们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以及丰富的课堂资源,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高二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文学样式并不陌生,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会比较顺利,并且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诗歌。


 

 

设计理念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所以通过读诗、品诗、绘诗到自己写诗,使学生感受美,注重情感的升华,提高审美情趣是我的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积极的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将学生的欣赏感知和感悟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并适时深入引导。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
 
美文诵读 质疑点拨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品读拓展


 

 

教具准备


 

 

PPT、视频、学生绘画及诗歌习作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有一个人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了。他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我们和中国的诗坛。  


 


 

 


 

 

把学生带入感性的情境中,自然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里。


 






 
 
 
 


 
 
 


 
 
 


 
 
 


 
 
 


 


 


 


 


 


 


 


 


 


 


 


 


 


 


 


 


 

二、探究文本


 


 


 


 


 


 


 


 


 


 


 


 


 


 


 


 


 


 


 


 


 


 


 


 


 


 


 


 


 


 


 


 


 


 


 


 


 


 


 


 


 


 


 


 


 


 


 

二、探究文本


 


 


 


 


 


 


 


 


 


 


 


 


 


 


 


 


 


 


 


 


 


 


 


 


 


 


 


 


 


 


 


 


 


 

三、课外拓展


 


 


 


 


 


 


 


 


 


 

四、美好寄语


 


 


 


 


 


 

 

如何鉴赏新诗


 

说故事、诵新诗、析意象、绘美景、续诗情


 


 

 


 

 

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什么,通过整体感知,对课堂的展开有很好的把握。


 

 

(一)说故事


 

一般别离诗离别的对象是人,这首诗却是康桥,是康桥上方那抹“西天的云彩”。
  那么,诗人对康桥何以有着如此的情感,让我们来分享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教师:徐志摩的至理名言


 

视频播放:《林徽因眼中的徐志摩》


 

 


 


 

学生明确离别对象的特殊性,分享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康桥:诗人美、自由之梦蕴积的地方。


 

康桥:诗人美、自由之梦蕴积的地方。


 


 

 


 


 

通过师生分享徐志摩的“康桥情结”。使学生把握他“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使学生初步的感受此诗选取意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情感美。


 


 

 

(二)诵新诗


 

一诵新诗:明辩字音


 

播放名家视频范读的《再别康桥》


 

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二诵新诗:寻意象


 

听读诗歌时,找寻你觉得美丽的意象?


 

 


 

听的时候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歌的整体意境。


 


 


 


 

学生合作探究


 


 

 


 

让学生视、听结合,初步感知和体会诗歌诵读的要点和的意境之美。


 

 


 

(三)析意象


 


 

教师播放图片:


 


 

西天云彩伴我行


 

云彩不带衣袖挥


 


 


 


 

河畔金柳映斜阳


 


 


 


 


 


 


 

软泥青荇水底摇


 


 


 


 


 


 

榆阴天上彩虹梦


 


 


 


 


 


 

长篙漫溯星满舟


 


 


 


 


 


 


 

笙箫别离虫不鸣


 

问题设计:


 

笙箫和沉默是否矛盾?


 

 


 


 


 

1组负责赏读诗歌的第17小节;


 

——云彩(“静”、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惜爱之情)


 


 


 

2组负责赏读诗歌的第234小节;


 

——金柳、新娘(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青荇、水草(康桥的依恋是何等的强烈)


 


 


 

——彩虹、梦(融情入景,将人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中。)


 


 


 


 

3组负责赏读诗歌的第5小节;


 

——星辉(诗人情感达到了高潮、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4组负责赏读诗歌的第6小节。


 

——笙箫、夏虫(不矛盾。悄悄无声,笙箫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此诗选取意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此诗积极的情感美。也是该课文的教学重点。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此诗选取意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此诗积极的情感美。也是该课文的教学重点。


 


 


 


 


 


 


 


 


 


 


 


 


 


 


 


 

 


 

(四)绘美景


 

教师ppt上展示学生课前《再别康桥》的手绘美图


 


 


 


 


 


 

三诵新诗:升华情感


 

请大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齐读这首诗。


 


 


 


 


 


 


 

(五)续诗情


 

教师:读诗—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同学们课外品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其他的一些诗歌。


 


 

相逢是一支歌,离别是一首诗,康桥和志摩,相互道个别吧!


 


 

假如赋康桥以生命,让康桥再与诗人道个别吧。请以康桥的名义写下《再别志摩》。


 


 

教师朗读学生课前的佳作


 


 


 


 

同学们,走近诗吧,走进诗,


 

就会邂逅浪漫,就会相约美丽。一生该有一次,为了一首诗而忘了自己。


 

 


 


 

学生课前根据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绘画作品。


 


 


 


 


 


 

配乐学生齐读


 


 


 


 


 


 


 


 


 

《偶然》《雪花的快乐》《去罢》《你是人间四月天》《那一晚》…


 


 


 


 


 

1521柴易芳《再别志摩》1521卢丹丹、李弘《再别志摩》


 


 

 


 


 


 

既让学生课前发挥能动性,通过绘画形式感知美,又让学生深入感知《再别康桥》一诗意象的鲜艳色彩,读到的是离情,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握积极的情感美。


 


 


 


 


 


 


 


 


 


 


 


 


 


 

通过读诗、品诗到学生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案设计定稿之前我思考了很多,在定稿之前也作了多番的调整。徐志摩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但本堂课我的切入点选取了对于学生立体的、饱满的、生动的诗歌的绘画美,通过读诗、品诗、绘诗到自己写诗,时学生感受美,注重情感的升华,提高审美情趣是我的设计理念。本课的亮点在于把学生绘画创作、诗歌创作和意象赏析的融合。使学生将绘画的色彩、意象的解读和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感的认同感的融合。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我考虑的因为。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



 









老师评语

课堂教学视频

最新课堂教学视频

推荐课堂教学视频

热门课堂教学视频

热评课堂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