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作者 :倪佳丽

校本活动心得

2016-11-07提交者:学员丁晓波浏览(0 )

探寻科学本质——学习2011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心得

                         

 嘉善大云中心学校  丁晓波

 

2011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了。但这不是意味着扬新弃旧,正如浙江省初中科学教研员   老师所说,2011版是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

当以前大家学习交流时,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其中关于科学本质方面的内容。所以我是怀着对这方面的兴趣来学习2011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当然收获的不仅仅就这么多。不过既然为之而动,自然有所侧重。

新版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将“(三)体现科学本质”修改为“(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一、在具体表述上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其根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经过科学探究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认识,其表现形式包含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个体的创新知识只有充分接受集体的评议、判断、筛选后,才可能有选择地被接纳为共识而成为集体知识。只有充分认识到个体知识和集体知识的相互联系与转换,科学知识的形成才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经济与技术发展的需求。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验活动和逻辑推理交互作用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不断有新的发现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科学的发展。科学探究过程需要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系。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验证性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特征,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

科学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崇尚求真务实,要求科学工作者正确处理利益、荣誉和伦理等问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科学品行,以及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活动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的意义

认识科学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学生作为科学的终身学习者,认识科学本质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成就、方法和局限性,正确评价科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关注科学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未来的公民,需要认识和把握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关过程,需要了解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参与决策过程,需要理解科学是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规则,这些都是科学本质的重要意义。

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的做法

有句教育界的名言:“知识来得及,体验等不及”。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特别是应用在认识科学本质上。

2009年起,浙江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工程,并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经费补助,至今全省已投入省级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建立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380个。师生们先后演示、操作、探究了“浮力”、“水火箭”、“电流”等近50种颇具吸引力的实验游戏。这些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奥妙和科学创造的乐趣,满足了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和拓展需要。

可惜很多学校还不能从这项工程中受惠,所以抱着坐等的心态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毕竟对科学老师而言,主要的阵地还是科学的课堂,在教学上基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的出发点来设计更为务实。初中科学课程从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科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应该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案例片断(一):

教师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传染病,学生会提出SARS、流行性感冒、狂犬病、肺结核等。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非传染性的疾病,学生提出癌症、关节炎、高血压等。师: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一种病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呢?(评:该片断让学生在接触概念例证的过程中,自主性地获取概念内容,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概念)

案例片断(二):

师: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是怎样思考的?

1:因为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我猜想压强的大小与方向有关。

2:在图2b)的实验中,我发现玻璃筒插入水中越深,橡皮膜向上凸出越明显,因此我认为液体压强与所在液体内部的深度有关。

3:因为液体产生压强与液体重力有关,而其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因此我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讨论……

师:对此结论有无疑惑?

4:我认为液体的压强应当与液重有关,液体重力越大,压强越大。但在结论中却没有反映这一因素。难道与液重无关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怎样来检验液体压强是否与液重有关呢?

 

(评:该片断通过实验认识规律。在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时,不是简单地陈述自己的猜想,而有要求学生陈述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从而让学生理解做出合理猜想、假设的要求。又如,对相同的事实现象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因此需要用新的证据做出判断和进一步论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中事实证据与解释的关系。)

通过对《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阅读、思考和分析,让我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上更明确了,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也将时刻关注。

 

老师评语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