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2016-11-01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0 )

参加2016年度斜桥中学初中《科学》校本研训活动心得体会

                                           海宁市斜桥中学八年级备课组——陈民兵

    2016年916日我们海宁市斜桥中学八年级《科学》教学研训开展了组内活动。会上听了彭志刚老师执教的《气候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冯琨老师的《地球的内部结构2课,并进行了研讨。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一直是科学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通过这次组内活动我发现我们的实验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要求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存在矛盾。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有些是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开展实验。评价实验的标准是能否正确操作实验,实验是否获得成功,在这样统一的指导下,一般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得到基本的保证。但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的材料,在这样的情景下,就会使教师在实验的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困难,学生的研究课题的多样性造成方法的多样,需要材料的多样性。

2、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很高,但实验的计划性、目的性不很明确。  

    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性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只是因好玩而引发,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很少。如在分小组做“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活动中,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玩橡皮泥。实验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3、小组合作存在形式上的倾向,合作实效性难凸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我们一般采用4至6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但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

要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我觉得要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实验的目的性教育,细化实验计划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玩”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被吸引的。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就难以收到成效,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首先让学生清楚科学实验和玩的区别,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是科学研究活动,而玩是一种无目的的消遣。其次在活动前要清楚为什么实验,怎么实验,注意些什么等。强化了目的性教育,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的认识也就更清晰了。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要十分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  

2、明确分工,强化组员的责任意识。  

    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问题产生后,很多人一时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往往是会依靠个别同学的回答来替代全体同学的想法,殊不知其实大部分的同学尚处于一知半解之中。避免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的方法,就是要增强每个组员的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在传统“大锅饭” 观念的影响下,如果内心没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学习时就会产生一种从众的心理。所以在分组实验时,要给每个组员安排任务,可以首先为每组产生组长,再由组长做合理分工安排,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  

    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去纠正和改变,从实效性上考虑和审视课堂教学。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科学课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老师评语

附件

  • 校本活动心得.doc下载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