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沈月娟    所属单位:海宁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01    浏览数( 0 )

一、反思教学内容

本堂课是一篇杂志文章,主要讲述了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和原因。20世纪中,地球的温度上升了华氏1度。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相对于自然界的其他现象来说,这个增长速度是迅猛的。这种现象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人为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所致。这种物质的燃烧产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正因为自然界有温室气体的存在,地球才不至于很冷。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使地球普遍升温。对于地球升温,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地球升温会导致海水上涨、风暴、干旱、饥荒、物种毁灭和疫病等。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升温有利于改善人类生活,比如,庄稼长得更快、产量更高等。文章最后以开放性的问题结尾要求读者思考:对于全球变暖,人类要不要采取措施?

二、反思教学过程

从教学过程上看,笔者以“任务型教学”为支架,采用三阶段教学模式,即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者在读前环节通过实事联系本课学习内容恰当的导入,时间控制得当,在读中环节设置了多种题型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问题的设置盲目、思维含量低。如在Skimming环节,Skim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three scientis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这样问题设置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失去提问的意义,可以忽略不问。在Careful reading环节,Part II(Para2-3)Part III(Para4-6) Idea-sharing采用填空和填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直接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这类题型的设置只是训练了学生略读查找信息的能力。在完成上述活动后,教师又设计了判断题(true or false)来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并未提升学生的思维。之后教师在Further Comprehension环节提问:1.What’s the first graph about? 2. What’s the second graph about? 3. The purpos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o _ __. 4. The graphs are used to __ ___. 5.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也没有任何逻辑联系。Homework的设计也不如人意,准备语言点和背诵单词,这样的课后活动与课堂学习完全脱节或完全无关,体现了学与不学,读与不读没有任何差别。

三、反思教学效果

从表象上能观察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类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但仔细探究这堂课,却发现其中存在极大的阅读教学隐患。本课仍然受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影响,教师仍操控着整个课堂,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下学生有序进行阅读,但学生的阅读却变成了被动的阅读,从学生的课堂反映可见学生极其相信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只会从文本中找答案,而忘了如何用思维判断,这样的课堂虽气氛热闹,但偏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及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改进措施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试图采用三种类型的设问: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展示型问题一般用于阅读的初级阶段,如:篇章结构、细节理解、字词理解,学生可以通过查找信息的方式来获取表层理解;参阅型问题是学生在对文本浅层次的理解之后,进一步为挖掘文本信息而设计的提问,如:对具体信息的推理理解、分析对比或总结概括;而评估型问题往往用于文本处理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欣赏、质疑、拓展或运用。只有围绕文本中心的问题设计才有层次、有梯度,可以避免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老师评语

附件

  • 海宁市第一中学 沈月娟 教学反思.doc下载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