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潘云杰    所属单位:海盐县理工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1-01    浏览数( 4 )

学然后之不足  教然后知困

  ——信息化语文培训的心得

清晰地记得嘉兴市语文培训活动中,嘉兴市职业教育语文教研员徐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此真的深有感触。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与时俱进的为人师表的态度和心境,因为快节奏的变化带来的新的信息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学习,方能让我们的语文回归生活又不失时代的气息。

语文的信息化培训,转眼即将结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在听学、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语文中的运用能力,同时,更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一种教学理念。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学习储备自己的知识,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方式,从改变自己,改变课堂,引领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登高》一文的教学里,常规多年的教学成了一种习惯,改变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诵读的有声课堂,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成长,感受到语文课堂里勃勃生机。其实,一次尝试性教学可以带来的是一个人观念的转变,而通过这次信息化培训,我想我收获的是不仅仅是技术的支撑,更是在忙碌中改变了自己的一种观念,一种教学的方式,一种行动的导向。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语文教学的实践之行,我想将一直秉持我在路上的观念,不断前行,不断发现美景。

 

感读·品读·悟读·拓读:构建诗歌阅读有声课堂教学

      ——杜甫《登高》教学活动心得

 海盐县理工学校   潘云杰

诗歌,就是一个落入人世间的精灵,优美、灵动、丰富而细腻。每一首诗都铺陈出一个诗人所要描述的世界,每一首诗都充满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凝练而精巧。因而,诗歌是需要我们在反复的诵读中品味和体悟的一种文本,诗歌更需要我们慢慢地融入诗歌的世界,而让学生学会诵读,并在诵读中感受、品味、体悟和拓展,这是诗歌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途径。

针对中职语文诗歌教学“重传授而轻审美,重背诵轻诵读”,课堂无声无趣,中职学生缺乏解读诗歌的方法和知识储备的现象,构建以“诵读”作为主线的诗歌阅读有声课堂教学,以四环节构建《登高》教学的有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这里的有声课堂是指让课堂有学生的声音,不仅是在诗歌诵读中发声,能读诗会读诗,而且要让学生在诗歌评议中发声,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诗歌阅读探究,让中职学生在经典的诵读中学会诵读的方法,学会分析体悟诗情画意的诵读,学会用自己储备的知识解读诗歌,提高运用自我观点来分析评议诗歌的能力。感读,让学生在自我感受的自由诵读中把握诗歌基调;品读,让学生在诗歌品析的情境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悟读,让学生在诗人情感体悟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情感;拓读,让学生在拓展性阅读的评议中深化对诗歌内涵的解读。激活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让中职课堂“有学生的声音”,不仅能开口诵读,而且能在品悟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评议体悟中有感情的诵读。

以“诵读”为诗歌阅读教学的主线,采用感读、品读、悟读、拓读作为诗歌阅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口诵读,学会诵读,构建有声音的诗歌阅读课堂;以教师的主问题设计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诗歌阅读的主体,自主的参与诗歌阅读的分析、品悟,让学生开口评议,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来分析评价,从而构建诗歌阅读的有声课堂。

一、感读,让学生在自我感受的自由诵读中把握诗歌基调。

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简短凝练,因此,是尝试让学生进行自我感受基础下的个体自由诵读的最佳文本。我们尝试开展感读三步曲——自主配乐诵读、诗人诗作故事大搜索、诗歌感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自我感受的自由诵读中走进诗歌,走近诗人,激发学生诗歌阅读兴趣,把握诗歌基调。

1.自主配乐诵读

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基调,在进行诗歌阅读教学之前,我们布置一个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在自我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判断诗歌的基调,采用自我选择诗歌背景音乐的的方式开展配乐诵读,运用手机的“为你吟诵”“喜马拉雅FM”等诗歌诵读平台,进行诗歌作品的配乐诵读录音,并将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用手机转录后上传班级群文件分享。在班级群文件中,学生要点击同学作品,一般要求不少于五个,进行同学作品的欣赏,了解班级同学的诵读情况。教师进行点击听读,了解学生整理诵读情况。

2.诗人诗作故事大搜索

采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载体,对中国古典诗作和诗人进行资料检索阅读,在对诗人和诗歌作品创作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删选,完成一个课前预习的作业——xx诗人的故事,整理形成对诗歌解读的学生自我知识储备。同时,回顾自己诵读作品,在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形成对诗歌的再阅读欣赏,不断完善自己的诵读作品。

3.诗歌感读方法指导

教师对学生诵读作品进行欣赏,并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诵读作品,在诗歌阅读教学中运用,并对学生诵读作品开展课堂学生自我点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活动,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感读方法指导。感读,要求学生首先必须读准字音,同时在把握诗歌基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适合本诗基调的背景音乐,并采用恰当的语速(快慢)和音调(高低)的把握中读出诗歌的基调。登高的感读如下:

     《登高》诗歌教学中感读三步曲

 

 

 

学生诵读作品——————杜甫的故事——————方法指导   

二、品读,让学生在诗歌品析的情境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首诗在学生的自我感读的基础,就要进入诗歌意境的品读。意境是一首诗歌不可缺失的审美的情境画面,因此教师必须从主问题设计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品析,唯有走进意境才能诵读出意境的韵味。我们尝试品意境和诵意境两个环节。

1.品意境

诗歌一定有意象构成意境,而这样的意象一定是融合作者意图的情境,学生在诗歌的感读的基础把握诗歌的基调,因此,教师需要遵循诗歌基调设计诗歌阅读的主问题来推进学生对诗歌阅读细节情境的品味。诗歌的意境往往各不相同,或雄浑壮阔,或细腻委婉,或悲伤哀凄,或愉悦欢快。在主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入诗入境去品析把握意境,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

2.诵意境

由情境组合的意境必定形成一种特定的诗歌氛围,而这样的意境借助不同的人事物载体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引领学生品析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要将意境用不同的声音进行表达。因此,品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意境特点的理解,确定好诗歌中字词朗读的轻重,并且形成诗歌停顿的节奏,融合感读的方法,形成对诗歌意境的解读,诵读出诗歌的意境。

《登高》一诗通过主问题设计——杜甫万里悲秋,在他的眼里是这个秋天哪些景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由此激活学生品读秋意象把握秋的意境,学生认为通过重读猿、哀、鸟、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这些词语,将诗歌每联后三字在节奏上放缓拉长来诵读出悲秋的意境——苍凉、哀伤、清冷、悲凉、萧瑟

三、悟读,让学生在诗人情感体悟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情感

诗言情,任何的诗歌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在诗歌的关键字眼中常常深埋着汹涌的情感。尝试通过“析关键词——述诗后事——诵心中情”三步曲,我们引领学生深入体悟诗歌的情感。

析关键词

一首诗歌当中表达诗人情感的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通过关键词分析诗歌包含的丰富的内涵往往能够加深对诗歌整体的深入把握。

《登高》一诗中“悲”字的透析,悲什么一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悲八景之自然之秋,悲八苦之人生之秋,悲国破家亡之家国之秋,悲苦层层叠叠,学生在品悟中感受到了诗人那沉痛悲凉的凄苦之情。

述诗后事

诗歌的语言极其凝练,仅仅停留在诗句表面来解读一首诗歌往往比较肤浅。我们让学生课前去开展xx诗人的故事,整理形成对诗歌解读的学生自我知识储备,此刻就能让学生开展自主的分享解读。每个学生都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一定的了解,由学生自己开展知人论世的诗歌解读,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关注学生自主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主动阅读分析的能力。

《登高》教学中,文中有一词“艰难”,是双关,既指自身又指国家,课文注释就是这么简单。而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给我们分享了杜甫人生的四个历程,悲苦的遭遇和凄凉的结局,让我们在时候读到了更丰富的一个杜甫。而同时融合安史之乱和四川蜀乱的社会形势的叙述,更让我们看到了大唐由盛转衰时那个动荡的时代。

诵心中情

感受悲凉的基调,品味苍凉的意境,感悟诗人心中的悲情,品读诗人人生与家国的艰难,再让学生来诵读诗歌。此时此刻此境,学生融进了诗歌,融入了诗情,走进了诗人的世界,真正深刻的体悟到了诗人和诗作所传达的情,因此,诵读的时候,心中的情感就能喷薄而出。引导学生开展情读,通过节奏的轻重缓急,字音的轻重高低,语调的抑扬顿挫,将情感充分传达出来。

《登高》一诗中,学生将自己幻化成了杜甫,那悲怆的诵读将哀情表达到了淋漓精致,最后两句的反复诵读,更将这种情感推到了高潮。在融入情感的情绪性悲音发音中读出情感,在颤音中读出了诗歌的千古哀情。

四、拓读,让学生在拓展性阅读的评议中深化对诗歌内涵的解读                   

拓读性的诗歌内容安排,其实可以多角度的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在拓展性材料的同时,增加文学评论的点评、媒体评论等拓读,让学生在加对诗作理解基础上,学习评议的方法和角度,提升自己的评议能力。

从主题可以开展同主题类诗歌阅读的阅读,从诗人角度可以开展诗人的不同作品阅读,从文学现象链接可以开展诗作诗人相关评论性阅读。多角度的拓展性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内容,加深拓宽对诗作的解读。   如《登高》一诗可以从三个角度开展拓读活动:一是登高的同主题阅读,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二是与杜甫的《客至》对比阅读;三是课本杜甫插图引发的“杜甫很忙”组画评论,展开对经典态度的思考。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第三类的拓读,并引入网络评论,激发了学生激烈的反思和评论,拓宽了对古典经典的理解和思索。

诗歌阅读有声课堂教学实践的心得

1.激活了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让中职课堂“有学生的声音”。

通过这样尝试,整个诗歌阅读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以往 “无声”存在的学习状态,课堂变得有声音有活力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课前的知识储备和诗 歌感读,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学生能够开口诵读,课堂上有了学生自己诵读的声音;课堂上,诗歌诵读作品的自我评价,他人的点评,让学生能够表达交流,课堂成了有学生交流声音的课堂;诗歌品读、悟读,让学生走进诗歌,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诗人的时代、经历故事等等,让课堂成了有思维火花的思辨深度的有声音的课堂。

2.延伸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时段,拓展了学生的诗歌阅读知识。

与传统诗歌阅读教学相比较,感读、品读、悟读和拓读,四个环节,将诗歌阅读的时间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时段的延伸,学生不仅课中在诵读,还直接链接了课前诵读与知识积累,链接了课后的诵读和评议写作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诵读录音,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手段,提升学生自主知识储备的能力,大大的拓展了学生诗歌阅读知识和能力。同时,拓读部分,多维度变化性拓读,更是丰富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诗歌审美感悟的能力。

3.搭建了学生诗歌的欣赏的载体,提高了学生综合评议能力

以诗歌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诗歌诵读作品的评价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品悟诗歌意境和情感中提升学生诗歌赏析能力,并以拓读部分的诵读、自我评议、他人评议、媒体评议等中学习评议的方式和角度,在一次次的评议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评议能力。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能够有自己的论证和分析,并将口头的评议和书面写作的评议结合起来。这样的导向中逐步提升每个中职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综合性的评议能力。

老师评语

附件

  • 登高教学心得——感读·品读·悟读·拓读.docx下载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