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徐晶    所属单位: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01    浏览数( 0 )

从教材的文言文中寻找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钥匙

 

议论文的教学其实并不是毫无头绪的,我们可以在教材中文言文的解读找到着力点。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文言字词的积累,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累积,让学生在“故纸堆里讨生活”,更应该看到它穿越时代来到我们身边本身的艺术性。议论文写作的目的虽然要求植根于现实生活,从社会、时代和现实人生角度挖掘意义,阐释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文言文中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关注历史,挖掘现实的精妙的手法,给我们议论文写作点亮一盏灯,找到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把钥匙。

 

一、寻找形象的切入点,避免议论的生涩难懂

就理说理的议论文总不免让人感受到枯燥干涩,纯粹的说理总让人感觉过于教条,没有层次性。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学习先秦的诸子散文。先秦的诸子散文特别注重形象说理,以象尽意。

在我们必修五教材中就有《逍遥游》一文,生活在诸侯纷争战国的时代的庄子,他的志向和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于是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庄子笔下就诞生了才能无双向往逍遥又无法逍遥的的大鹏。通过这个形象塑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背后寄予的是作者的羡慕,“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描述的是天地广阔背后承载的是无法逍遥的叹息和悲哀,也是对时代的拷问。这是庄子用以象尽意的方法关照现实。

在议论文的切入中,我们大可以找到理的形象承载物,或日常事物,或寓言故事,或热点新闻,只要形和理之间承载着对应关系,符合逻辑,我们大可以运用。这相比纯粹的说理显然要灵动得多。 

 

二、关注叙议的结合,避免论点论据的分离

学生苦于议论文不得法,在创作时总是自认为走安全牌,将材料贴上观点的标签,最终被老师认为是套作。为何?因为学生在论据的叙述时不加剪裁,机械叠加,造成论据漫无边际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者论点和论据指向不吻合,甚至方向有差异。而真正成功的议论文应该是观点和论据的水乳交融。

苏洵《六国论》就是一篇无懈可击的成功史论。关于六国的历史何其多,而作者寥寥数语点拨历史,烘托观点。以文章第三段为例,作者论述韩魏楚贿赂秦国导致力量亏损。作者先从数量上分析贿赂和战争相比,土地的数量差距;再者揭示三国祖辈父辈开疆辟土的艰难,子孙以任意挥霍贿赂,割让土地无法换取苟安;最后揭示无止禁的贿赂是在自取灭亡,因为此举养大了秦国的胃口,而土地是有限的。然后作者引用古人之云点明贿赂秦国的危害。作者每一层次的叙述其实都在围绕“贿赂”展开,论证十分严密。

当然,对议论文论据剪裁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通过因果,对比展开,但是具体论证时应抓住内在逻辑,紧扣观点分析,才能使得文章更集中,更具有说服力。

 

三、培养思辨的能力,发掘文章议论的维度

议论深刻应该是一种思维品质,一篇议论文的关键还是于学生的基本的思辨能力。在议论文写作时,我们常常批评学生的文章太平面化,肤浅,直线式,缺少深入挖掘,很难让阅读的人心服口服。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忽视思维方法训练的,甚至又很好的文言文范本摆在面前时,教师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所以,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应该深刻领会古代大家的思辨的能力,艺术的技巧。我们挖掘文本的深度,剖析思辨性文本的角度,就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在意识到学生思维的平面直接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教学中是不是只做了“表面功夫”,丢失了精华。

老师评语

附件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