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2016-11-01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1 )

                                                  参加2015年金华英语中考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我们初三老师在义乌外国语学校参加了2015年中考研讨会,作为一名初三的老师,每年感觉挺有压力的。通过本次研讨,最大的体会是为我们的中考复习和针对性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天,我们分别听了一节模块复习课和阅读新授课。两节课各有所长,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两节课都环节紧凑,任务一环扣一环。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消灭一个个问题,达成一个个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拥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火眼金睛环节感觉特别好,学生自己站起来,看着missing phrases,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单词,短语,句子的练习上都可以用到。最后的情感上的熏陶环节也很出彩,赵老师展示了航天、父母、环卫工人等英雄,升华了感情,不禁让人激情澎湃。

 在我看来,赵老师这节课的课堂容量很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很难在一节课里实现这么多的目标。 张老师的这节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阅读策略。对整篇文章的深层阅读和理解值得我学习。通过前面学习的技巧,后面又通过四小段短文得到练习,课后还整体总结了相关的技巧。此外,张老师对文章的处理;用books or iPad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等也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诸位老师的点评及王晓春老师的指导,我也有了些感悟:
    1. 阅读课,不能只是围绕着知识点讲,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相关的阅读策略。例如推测词意类题目,我们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再如,总结、归纳的题目,不能是只从文章里面找,这是一个坏习惯。
    2. 策略的培养一次不要太多,选择一部分、一两种策略的集中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

    另外,外国语学校老师的报告里详细介绍了她们学校的和雅英语体系,通过包括基础类、拓展类和选修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英语素养。对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她们学校、老师的干劲。在这个体系的建构过程中,相信她们的老师必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才取得了如此的成效。另外的几点感悟:

   1. 小初衔接。记得当我第一次执教我们学校的学生,带着几分忐忑,我小心翼翼却又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学生引上英语学习的道路,或者说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劲头更足。小学里,学生的英语很多时候是会说就可以,甚至有时候就和没上差不多。有的学生以上初一,26个英文字母还没有记全,两级分化大。小初衔接最主要的就是语音教学,回想起来,这部分我做的并不好。时至今日,我仍然发现我的部分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还是死记硬背的。如果说很早的就讲语音部分弄明白,学生在读单词、记单词时就会少很多的麻烦,提前学会单词,不会是问题。
    2. 阅读教学。阅读是提升能力、拓展视野的好途径。关于阅读的好处多说无益。只求能发现一些好的阅读材料,辅助学生的学习。

    曲桂玲老师的大量朗读教学法,去参与过多次相关的活动,想是曲老师必定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才能让她的学生如此乐读。

关于中考的复习:

  我觉得我们应该经历以下过程:

1.回顾,口述,谈论,问答
2.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归纳知识,形成网络
3.解决重难疑点
4.练习运用
5.检测,评价,反馈

    为此,我们应该做到:(第一轮复习)

    抓基础,抓落实。复习课的重点在于教材的基础知识及运用,包括词,短语,句等。
    对于词汇,我赞成将其分组,比较好的是四组(一周四节课),一块一块的复习。可能二轮复习或者后边,我会根据话题,去将单词分类,但是一轮复习还是照课本。对于短语和句子:还是按照课本,根据其出现的顺序,进行复习。短语复习过程中,先给出汉语,让学生翻译,然后呈现例句,让学生根据例句去做其他的翻译练习。可以是只改成分,不改主干的练习。。

    不能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少讲、多练,注意练习的量,可以以五为单位去练习。

在书写上要重视。中考是会扣卷面分。字要写的清晰、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里对学生提高要求。

    这就是我开完中考研讨会的一点体会。



老师评语

附件

  • 我们初三老师在义乌外国语学校参加了2015年中考研讨会.docx下载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