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2016-11-01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0 )

七年级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研修背景

 

(一)学校研修主题借鉴

 

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我校把名著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我们从七年级名著阅读开始实际进行研修。

 

(二)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是否真正沉心阅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名著阅读?很多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的相关资料发下,如整理好的故事梗概,历来中考中常见的题目及答案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沉心阅读,名著到底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感悟,教者并没有关注。这都不利于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三)从教学实际出发

 

看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填空或选择题,而是出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题型,考查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对名著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潜心阅读,熟悉内容,理解深意。而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成了困惑。

 

二、主题生成

 

(一)初一学生口头调查

 

对我校初一新生175人暑假阅读情况的口头调查,有阅读的占15%,其中阅读名著的占1%,喜欢读漫画卡通书籍10%。

 

从调查来看,农村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喜欢名著阅读,即便阅读名著,也只是应付的态度,而且对于一些名著也根本看不懂。学生阅读面窄,读书单一,没有赏析品味经典名著的语言能力。学生的阅读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关于新颖的名著阅读题目也是无从下手。

 

(二)集中讨论、交流

 

为引导学生主动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积累素材,切实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经过讨论决定,“七年级名著阅读指导的策略探讨”,成为本学

 

期的研修主题。

 

三、研修目标

 

1.除七年级“名著导读”的《繁星 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外,再适当地添加三四部作品,(如《格列佛游记》等)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有兴趣、有信心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2.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语言优美,是文学之精华,是教学之补充,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通过读、议、练等多种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并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科学进行读前准备,读中引导,读后评价,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

 

四、研修过程

 

(一)理论学习,思想引领

 

教学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引,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组在开学半个月确定主题后,在9月17——19日进行了理论的学习。先由陈祝亚、王玲、丁玲老师探讨七年级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再由丁玲老师负责查找相关理论学习资料,并要求各位教师自学三天(9月17日-19日),2013年9月26日下午1、2两节,语文办公室理论学习后心得交流。最后要求每个老师完成《繁星 春水》的阅读教案,并上传。

 

在网上查找相关理论的学习资料,结合教师日常教学,有很强的参考性和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每位教师都会自觉认真学习。而且通过学习,每位老师在之后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中目标更加明确,尤其是评课环节,更是有理可依,有话可说。

 

本次理论学习,又一次让我们正视名著阅读教学,给我们一线教师一些指引,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备课时,不是仅仅利用老经验,而是从学生需求、发展出发,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阅读神秘而有趣的殿堂。

 

(二)集体备课,思想碰撞

 

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分为两次进行:对袁雪蕾老师执教的《繁星 春水》进行备课,对丁玲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进行集体备课。

 

第一次集体备课:2014年10月1日至7日,自主阅读《繁星 春水》,特别是对《繁星 春水》的阅读点进行把握,有一个总体的构思。 10月9日上午第四节课时,在语文组办公室进行交流。王玲、陈祝亚等老师,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发言,对于阅读教学的心得,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最后10月10日至13日,

 

每位教师把自己的教案设计上传。

 

第二次集体备课:2014年12月8日至11日,自主阅读《伊索寓言》。12月12日,在语文组办公室进行交流。各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建议。明确我校七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流程:(1)课前预读——学生自由阅读,激活知识储备,熟悉名著内容,借助教师的提示阅读。(2)课上点拨——语言激励表扬,引导学生阅读。(3)课后升华——延续学生激情,养成练笔习惯。

 

3、12月12日至15日,每位教师把自己的教案设计上传。

 

两次的集体备课,结合每个老师平时的教学实际,各组员畅所欲言。达成共识:要改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错误认识,了解其深刻的教育价值。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包括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多阅读多钻研。改进教师的具体教学措施,如:让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等。

 

(三)课堂展示,得失提炼

 

本学期的课堂展示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袁雪蕾老师执教的《繁星 春水》;与丁玲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

 

1.第一阶段:袁雪蕾老师执教《繁星 春水》。活动过程如下:袁雪蕾老师于

 

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在104班执教。本校语文组教师听课,记录。课后组内老师,特邀了江伟囡教学副校长在小会议点评。葛海盈老师等纷纷给出建议,各位教师对上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点评如下:(1)感觉课上得大胆,放得开。教学流程上,先是简单扼要地提一下有关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上、形式上进行自读,读后放开让学生自谈阅读感受,边谈边读,袁老师适时点拨,能使学生畅谈或谈主题,或谈形式,听了学生的感受,也不乏新意。在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知道了《繁星春水》这部诗歌集的内容,小诗极富哲理性的特点,而且知道了很多有关赏析诗歌的方法。(2)始终面带微笑,亲热从容,用平和的语气、天然的教态贯穿课堂始终,又能够适时地组织学生,使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加而不落伍。这节课上的袁老师特别亲切特别可爱,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一切尽在掌握中。(3)从教学内容及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来看,袁老师为了这节课花了很多心思。课堂上,袁老师立足于诗歌教学,把诗歌的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自由阅读,选择名著中自己喜欢的一二句诗进行诵读,并说明理由。看得出袁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足之处就是袁老师在教学生读之前,是否自己先示范读,让学生鉴赏之前,先选择一首自己鉴赏一下,这样学生入门会更快一些。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一二则进行诵读,且说明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结果就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长,差不多半小时,因为问题太大,学生无从下手。面对初一学生,袁老师是不是选择《繁星 春水》中较浅近的几则,从一个面进行深入赏析,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上课老师上传教学设计及个人反思,其他教师上传评课稿。

 

2.第二阶段:丁玲老师执教一节《伊索寓言》。活动过程如下:(1)由丁老师在103班授课。(2)本校语文组教师听课,记录。(3)课后点评如下: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丁老师将寓言的解读作为阅读重点,在此过程中带入难句的理解,两者结合来完成教学重点;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能力。 结合课文《寓言四则》进行教学,容量大,教学方法新颖。

 

商榷之处: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与作品进行最充分的对话,走入作者的心灵。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是否能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再现形象,进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求文章意蕴。本节课中,由于两则寓言通俗易懂,怎样把学生带入阅读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练笔使学生完善想象,建议丁老师可以考虑让初一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展现自主能动性,爱上阅读。

 

(四)自我反思,精彩点评

 

两位老师在上完课后,都进行了反思。袁老师反思:《繁星》《春水》在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应以诵读为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领悟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朗读感受、批注赏析、仿写提高”逐层深入的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繁星》、《春水》:

 

首先,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初读诗歌,让学生初步理解冰心的《繁星》、《春水》。阅读同时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5首小诗,做有感情朗读,感受诗人情感。

 

其次,要欣赏诗歌,读时的所感在书中作出批注,或在读书笔记上写出对诗歌精炼语言的赏析,对诗歌哲理的感悟。

 

再其次,仿写诗歌。通过仿写,强化对诗歌内涵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个学生对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的仿写让人叫绝,他是这样写的:“笼中的鸟/你享受安逸时/翅膀便消失了”。

 

最后,通过开展“我说《繁星》、《春水》”的活动课,让同学们交流诗歌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丁老师反思:读书,也是为了促进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如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有学生认为赫尔墨斯是过分的自我陶醉,如果他能够把握好这个度,那么有时自我陶醉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呀。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种看法很有见地。这是我上课前的未预设。但我觉得这是得益于他对课文的朗读理解,而我在课堂上则太偏重于寓言故事的寓意。

 

在教学中,老师可常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讨论,通过论辨真伪,知美丑,晓善恶,教师则只需要适当点评。在辩论的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从而使课堂充满着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即“有思考、有感情、有个性的思想的积极”活动。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又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艺术形象和语言手段,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的阅读的自主习惯自然也会形成。

 

捧读名著,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和质感。它值得我们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从中感受生命发展的趣味。 希望和学生共同在名著阅读中成长!

 

五、 研修总结

 

本学期主要经过了五次主题研修:理论学习,两次集体备课,两次课例展示。老师们全程参与了,思考了,也收获了一些。但是对于不同的名著阅读分教学仍有着很多困惑,在教法上也有待提高。

 

(一)共识提炼

 

1.有书可读,有时间读书。

 

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给学生提供原著,让学生有书可读。本学期学校配备了一定数量地课外名著阅读书籍,开放了阅览室,各年段都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如条件允许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也可以是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做到阅读课人手一本,本本阅读。

 

名著阅读时间要充分保证,即集中读又可分散读,除了在阅读课上的时间,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寄宿生可以在午自习和夜自习上课前分别阅读20分钟。

 

2.读有方法,读前指导。

 

先让每位教师阅读,制订阅读计划或阅读准备,再有条理地安排学生阅读的内容。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如《繁星 春水》可以借注批注,让学生沉浸在每首诗的意境中,启发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拿着笔,摘录好词妙句,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如《伊索寓言》可以进行寓意归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昆虫记》进行美文朗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问题。

 

3.读有收获,竞赛阅读。

 

阅读完一本,教师可以用讨论或出题的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的名著阅读情况,对于某些学生还未理解的内容再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再次阅读,通过学习小组对阅读较强弱的学生进行助读互帮。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后感,

 

因为是七年级学生,所以只要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一点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就行。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每学期举行“课外名著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也可以创设名著阅读氛围,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更能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化。

 

4.读有所用,喜爱阅读。以名著阅读课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牵引,七年级的课外名著阅读以积累语文素材为主,为八九年级的阅读奠定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限乐趣。从书籍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人生营养,拥有自己的“书香人生”。

 

(二)后续跟进措施

 

在引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基础上,如何指导看懂名著,让七年级的名著阅读教学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1)教师根据研修活动,有目标性地有选择性地看完七至九年级的课外名著,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多和学生交流,做到有效阅读。

 

(2)鼓励教师整理自己本次研修中的心得,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

 

(三)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1)阅读后,如何考查学生通过积累的阅读经验来解决问题。

 

(2)引发阅读兴趣后,如何有效地阅读技术的传授,指导学生步入名著殿堂,为进一步阅读、深刻感悟而奠定基础。

老师评语

附件

  • 七年级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doc下载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