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时间:2016-12-31
  2.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3.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吕小芬     所属单位:衢州市衢江区大洲中学     提交时间:2016-11-01    浏览数:0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意味着在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整合教学中也存在着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的直观视觉效果,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思维参与和师生情感交流等现象。从教学实践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中,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必要性,注重能力培养,揭示数学本质,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理性思考。

1.关注整合的必要性 避免为了整合而整合

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往往有片面、静态、孤立地进行分析的时候,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静态投影和动态演示,使学生动静结合,从运动、变化等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开阔了教学空间。同时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复杂的作图和繁琐的运算,提高作图、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这是其他教具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为了整合而整合”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就必须使用信息技术”。 忽视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有些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课件,将教学内容全部打在投影屏上,把利用板书就能清清楚楚解决的数学问题,完全用多媒体替代。上课时实物投影、动态演示,让学生象看电影一样觉得新鲜,数学课完全成了信息技术的展示课,感觉这样做了“很现代”、“很热闹”,但仔细想想,却华而不实,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寻找适当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如果用投影仪直接打出图象,这样虽然方便准确,但是教师没有在黑板上演示画图的具体步骤,学生没有经历画图的具体过程,就留下了欠缺。因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图象的具体作法,指出图象的关键点,才能教会学生正确、简洁地画出草图,这对于学生将来顺利解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和多媒体的演示相结合,教学才真正有实效。

2.关注数学本质 处理好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得到新生,可以避免“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信息技术对于数学对象可以直接进行操作,使学生在直观、动态的情景中观察,了解知识的联系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式学习得以落实。通过对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但过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演示,由直观代替抽象,由特殊代替一般,由猜想代替证明,这样就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也给学生一个不全面的数学观。

   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特殊的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出此类函数的性质,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是很重要的。同时归纳的结论只有得到理论上的证明,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关注实验探究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并要求设立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在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中,如果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对象性,那么教学中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开展实验探究性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例如,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教科书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通过折叠三角形纸片,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就能使折痕与桌面垂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判定定理,教学时应当让所有的学生动手实验,自己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AD所在的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并组织学生对教科书上的“思考”进行交流,然后再得出一般的结论。由于新课程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环节上省时间,直接用动画演示,学生对结论半信半疑的。

4.关注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

鼓励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武器”,让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是评价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效果的重要标准。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中,关键是改进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够。有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为了突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这样又使一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放弃数学学习。例如,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景,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内容很快换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成了摆设。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必要的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最好不要用课件演示,由教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推导,这样才能较好地暴露师生双方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给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例如,学生板演、课堂练习解题过程展示、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5.关注整合内容  增加情感交流 

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中,大量使用课前就准备好的课件,很容易造成课堂容量太大,教学节奏过快,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课堂教学很容易由传统的“满堂灌”演变成现代的“满堂电灌”,师生对话机会减少,阻隔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用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作为整合的题材,把握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最佳时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必须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最佳吻合,切不可为了形式而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预设性很强,机动性不高,如果整堂课都用课件来上,“照课件宣科”,当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后,生成了课件中没有的内容,教师就可能陷入被动。因此能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的内容,就直接讲授,增加师生对话机会与情感交流。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使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二元交流转变成了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三元交流,学生的收获比只由教师讲解所得到的要多得多。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能够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实现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景创设、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能锦上添花;过分地强调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会导致机械、单调的操作。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要依照“适合、适当、适时、适度”的原则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