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校的学科组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校本活动心得

2016-11-01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0 )

  通过本次培训我获得关于历史教学艺术的心得如下

1、 做中学的理念:

我国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就是对于教学来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给教师足够的空间来发挥,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理念,在组织和设计不同教学内容时才有丰富的选择余地,而目前我国不少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处于凌乱状态。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专业的学科研究背景,还要有丰富的教育观念和必备的心理知识。

2、 通过考试促进学生提高: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年轻的一代知道自己的民族过去,知道自己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知道过去怎样影响着未来,知道人类的情感体验、智慧以及人性的残缺。

3、 教材仅仅是新课程资源的一种,它是按照国家体系来编写的,受篇幅的制约难免是结论性。教师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学生来参与过程。激发兴趣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4、 历史课的灵魂来自它的思考,历史课的精神来自它的情感,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载体——历史的真实。

5、 直面中日关系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历史教育要指向和平,未来一定和平吗?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就是预有余而生成不足,素质教育就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按照老师预设的走,那还是以前的灌输教育而以。

6、 中学历史课程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知道重要的史实和前人的看法,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如何知道、诠释或评价这些史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正确的史观。使试题在考查阅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涵盖了史学观念的考查。国民党是真抗日还是假抗日,由于史学观念的偏颇国民党片面抗战国共冲突的内容还是多于协同作战。

7、 历史学习的过程主要是指学习者内在思维的过程,并不是让学生去记住一个结论,而是要探究得出这一结论的先人思考的过程。象侦探一样能够回答出先人得出这一结论的智慧和艰辛,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所以需要提供新的情境、新的材料,新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模拟。所以上课要从这个角度来设计,最起码假设这个结论不知道的,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路去研究给学生以思路,以思考、让学生去生成目标。

8、 必须有过程,没有过程不上课。

过程”不仅应该、能够、而且必须成为中学历史课程的一大目标。由于历史本身具有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因此人们要真正理解历史、认同历史,就必须在学习历史时做到“神入”历史,亦即设法将自己的身心意志、思想情感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了解当时人、思考当时事,“只有站在特定环境和角度去思考,才有资格去评说历史” 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历史认同感,正确解释历史事件,公正评价历史人物,而不只是隔靴搔痒、不着要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神入”呢?这就需要“过程”,过程即经历,即是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师生共同置身于这一“历史情景”中,“经历”历史,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才算做到了“神入”历史。没有“过程”,又怎能“神入”显然,仅靠教师对历史知识的分解陈述、对道德情感的空洞说教是做不到的。而我国传统课程目标的一个弊端就是习惯于从教育者的理想出发,强调社会对人的一般要求,“规定要教给学生什么,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而不考虑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要以及个性与差异” 但是,作为被教育者的学生,其实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更希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去体悟前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感受古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因为,历史作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带给人的“不是某种技术或生存的技能,而是思维方式和历史素养,即通过历史学习建立起认识社会、评价事物的标准,运用这些方法来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健全的心理、良好的人格”如果历史课程自始至终过于强调社会对学生发展终极性的要求(如知识、能力等),而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包括差异性需要、层次性需要、可能性需要),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过程”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是目标,讲历史必须“讲”“过程”。

9、 应该从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学生个性的需要和学生个性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当然要兼顾考试的需要。

10、              总之要尽量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去经历、体验、探索、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急不可耐地直奔知识本身。如果忽略了“过程”,学生获得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不是“感悟”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收集资料,构建论据,进行独立思考,亲历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动手动脑过程”[

11、              。“过程”目标不是知识与能力学习的副产品,不能定位在“服务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其本身的价值,“虽然‘过程’必然与知识、能力联系在一起,但经历过程已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与能力,‘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所带来的愉悦的精神体验等,都被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 [12]。因此,只有在我们理解到“过程”的真正内涵后,才不会在教学实践中走上形似“重过程”、实则“重结果”的歧路上来。

12、              ,“过程”目标的落实还要讲究效率,避免形式化,走过场。因为过程虽重要,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过程中的参与都有价值”,如果新课程的实施只在形式上关注过程和参与,而忽视过程价值的追求,则可能会出现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乐此不疲,最终却茫然无所获的结局[14]。因此,当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过程”本身,还要关注其中的方式或步骤,考虑此种过程与方式是否有价值,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展开正确的过程,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13、              体现的是人权、公开、公正和公平等人类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与实质正义相比,没有高低之分。更何况,如果没有这些程序作保障,大搞刑讯逼供,不仅是对人权的极度践踏,还会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双双缺失;而有了这些程序,即使输了官司,人们也会心服口服

14、              在学习活动中,科学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蕴含着理性之光,这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在历史学习中,用史实说话,有几分史实说几分话,孤证不足为凭,不任意裁减史实,就是理性思维的最好注释。而这种理性,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做人,都是不无裨益的。将“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必要前提当学生摆脱我们进入社会后,各种各样的史料和观点就会扑面而来,如果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辨析过程与方法,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对中学所教所学产生逆反心理,加以排斥。历史思维的过程与方法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15、              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这个看法符合逻辑:学生如果将来不当老师,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不是他学习的目标;学生实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是现状,也不是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应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视频导入、图片展示、配音动画、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虽然是过程与方法,但却不是目标。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历史资料”、“如何探究历史问题”、“如何评论历史观点”、“如何比较历史事物”才是教学目标。拿评论历史观点来说,其思维过程一般是这样:第一步,提炼观点。评论的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观点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二步,判断表态:正确,错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第三步,叙述史实,也就是用史实来叙述评论对象的真实情况。第四步,分析根源。评论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对此,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体验从提炼观点、判断表态、叙述史实到分析根源的评论历史观点的过程,初步学会从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方面分析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

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应该如何服务于学生思维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因其特有的价值属性而成为教学目标。并非所有的过程与方法都是目标,学生应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过程与方法与其他目标彼此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统一于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16、              上好课的关键是追求立意和我的追问。还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有事情干。

17、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无不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18、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他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的增长景仰和敬畏:在我心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历史本身就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一种道德的叙述。

19、              教师应该自我教育,应该先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学生。

20、              历史教学的教学任务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用科学的方法阐述历史的内涵,给现代人以启迪,当然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给予学生,历史如何读,取决于个人的阅读和价值去向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教师教得法子是基于学生学得的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教研永恒的追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

21、              历史是有价值的首先在于它的真实,这一点不是他价值的全部,却是所有其他价值的基础。

23、历史已过去照亮现在,要想真正把握现在,就得先了解历史,要想真正地认识自身,也得首先了解历史。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

24、增强对历史的整体判断能力,掌握求真求实的基本方法。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很多历史学家穷尽毕生精力来研究历史,也只是集中在某一阶段历史的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领域,古往今来,极少有贯通古今的历史学家,中学历史教师任务繁重,研究条件、时间与精力有限,要面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求真求实谈何容易,怎么办?葛先生指出:史学大师并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研究,但必定能对历史有整体性的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掌握历史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要启发我们:一是要有一个整体与基本的判断能力,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增加知识,满足兴趣、陶冶情操,既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时间花费在非常琐碎的历史细节上和有重大争议问题的讨论上,只要告诉他们一些基本史实或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就可以了。在他看来,就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作为一个历史运用者,不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历史研究的全部内容告诉学生,尤其是目前有重大争议的问题,对于缺乏判断能力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引起思想混乱,而应该选择最适合、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基本的整体的内容历史事实传给学生。二是基本方法的掌握是十分重要。史由证来,论从历史出来,论从历史出。历史的证据能力,分析、判断、综合、概括能力、解说、长说能力和评价能力。历史本质上一种解说学,不断接近真相,把握内在的规律,就历史价值的激发来说就是追求古为今用。体现在对人心灵的追求上。历史教学在于让人感动,而不是把一堆死的历史教给学生,我今天的努力证明我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学历史老师只能做到加强学习和不断应用。

老师评语

校本活动心得

最新校本活动心得

推荐校本活动心得

热门校本活动心得

热评校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