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作业三:教学反思 作业周期 : 2016-11-17 — 2017-03-24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提交者:学员方勇 所属单位:淳安县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30 13:21:45 浏览数( 230 ) 【推荐】 【举报】
课题: 传统工业区 |
||
科目: 高一地理 |
教学对象: 高一(7)班 |
课时: 1课时 |
提供者:方勇 |
单位: 淳安县第二中学 |
|
一、反思教学内容 |
||
本课题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介绍传统工业区兴起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和对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内容结构完整,层层递进。教学中我还加入了一个提升的内容,就是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觉得这是比较成功的。 |
||
二、反思教学过程 |
||
教学过程上,我觉得总体设计比较合理,具体教学设计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 ⒈新课导入 《传统工业区》这一节内容与之前的《工业地域的形成》联系密切,所以我采用习题式的导入,让学生注重联系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习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⒉自主学习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关于传统工业区概念的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工业部门、生产规模、分布地区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我在针对每一个小问题具体解释,尤其是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认出传统工业区的分布的具体位置。 ⒊合作探究 原来的设计思路是三个合作探究的问题,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传统工业区繁荣时的优势区位条件;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鲁尔区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进而再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它衰落的原因,根据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综合整治措施。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清晰的理解传统工业区完整的发展历程。 ⒋习题强化 恰当选取四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巩固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环节三觉得还是比较仓促,时间有点不够。 |
||
三、反思教学效果 |
||
(一)可取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在学生自主学习传统工业区概念之后,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运用图文资料概括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之后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让学生讨论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教学资料准备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外国如英国中部、美国东北部、德国中西部等地区的工业区的发展状况不熟悉,所以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我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再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三、有意识有针地性强化教学重点。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实际,以学案的形式进行的。我在学案设计为一页是以主干知识为主,大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而本节课的关于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衰落原因、整治措施三个重点内容,是在学生结合教材和我准备的素材相互交流之后,我再做进一步总结,然后让其整理。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牢固地掌握。学案另一页为习题,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做题巩固强化。 (二)不足之处 一、由于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原本设计的三个合作探究问题,只让学生分析鲁尔工业区的衰落原因了。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地设置合作探究的问题,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也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二、教师引导的太多,学生活动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今后我必须会加以改正的。 三、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能够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
||
四、教学改进措施 |
||
通过这次的课程教学,总结出了一个备课的流程,以后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个步骤进行。1)设计教学大致思路,即把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的想清楚,哪些知识课前预习就能完成,哪些知识点需要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才能达成,做到心中有数。2)从网络中搜集资料,向知识结构中填充小的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弄清楚,并明确讲到何种程度,哪里略讲,哪里祥讲。3)确定教学组织方式,这步我认为是最难的。一般的教师对知识和知识体系都能有个很好的把握,但如何把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容易接受,又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很难的。4)搜集文字、图片,编写详案,制作课件,设计板书。课件制作时要尽可能简单,大方,有吸引力。 |
评语时间 :2016-12-07 20: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