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方建洪    所属单位:浙江省淳安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7    浏览数( 0 )

课题: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方建洪

单位: 浙江省淳安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概念抽象、陌生,学生在接受中往往屡遇困难,灵活运用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但如何上好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成为老师们竞相讨论的课题。必修1《物质的量》,重点在于知识概念的构建,学会对物质的量计算的应用。如何将陌生难懂的物理量引入,使学生们觉得如其他基本物理量一样耳熟能详,应用起来得心应手是教学的难点。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是将微粒个数集合化的概念。围绕这两个特征,我设计从某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时应选用合适的单位。数据太大描述不方便。并计算18克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是如此的小,而生活中的宏观物质居然含有如此多的分子个数,这些数字很庞大,表示和应用起来都有诸多不便,于是一个新的物理量用来表示微粒的个数就呼之欲出了。同学们基本上认同了分子和原子的个数太多,需要一个新的表示一定数目微粒集合的物理量。接下来通过回忆其他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联系生活中表示物质数目的一些集合,引出这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此时同学们都很好奇,摩尔这个集合到底有多大?于是要求学生计算假如有1摩尔微粒个数的米够全世界人吃多少年来体会阿伏伽德罗常数之“大”。随之微粒个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介绍也就顺理成章了,最后辅以少量难度由浅及深的习题。

二、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物质的量概念及其单位的引出是一个焦点,如何能够将这个集合很顺利的介绍给同学,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从中体会到只有将抽象的物质的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类比的方法,由熟悉的事物学习陌生的概念,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做文章,才能快速建立物质的量的框架。高一新生的物质的量的学习在学生能力培养四阶段中应处于较浅的概念知识掌握阶段,教师应注重概念的形成,在引入和介绍上下功夫,让学生了解引入新概念的意义,帮助学生做好思维的转换,引导学生学会逐步用物质的量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计算简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学白板,成功将电脑屏幕和传统黑板、实物投影相结合应用。物质的量强调学生认知过程的不断进展,需要师生互动。使得课程更加灵活多变,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乐趣。

三、反思教学效果

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探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此外,这节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感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思想,有效地调动和保持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热情,较好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然而,本节课中计算量偏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如果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概念不太清楚,学习起来仍会有较大困难。另方面,学生计算和讨论耗时较多,致使课堂时间紧张。不过,从学生课堂的表现、课后交流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形成较清晰的认识,整体效果较好。

四、教学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分析偏多,应结合实物投影,让学生具体体会1mol微粒数目集合体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老师评语

附件

  •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doc下载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