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严初莲    所属单位:淳安县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7    浏览数( 0 )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三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严初莲

单位: 浙江杭州淳安县第二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应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

通过《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等几个典型例题的解析,让学生了解此类试题的解答步骤和解答方法,然后总结一般规律:一、正确把握人物形象——1. 知人论世,了解释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2. 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3.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二、反思教学过程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以及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的经历以及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情感和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特征)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3.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规律总结之后,进行课堂练习,习题选择了宋代郭祥正的《访隐者》和宋代温庭筠《梦江南》。题材分别是宋诗和宋词,诗歌两种主要题材兼顾。内容也具有代表性,能够检测出刚才学习的效果。课后作业是《高考总复习》中的三个题目。

 

三、反思教学效果

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目标设定较为合理,课堂容量符合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课堂表现也还不错,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本节课存在两个方的不足:老师方面,安排的例题为高考题,难度系数较大,尝试解答与评析的时间稍长,这样安排导致的结果是,课堂练习时间就少了点。可以将例题的选择由易到难,将最后一个高考例题改为课堂习题。这样的话,课堂结构就显得更合理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就多了点。学生方面,从课堂反应看,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读不懂诗歌,思维较单一,且不能深入,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触及不到诗歌的本质,当然也就把握不了诗歌的内涵,要正确答题也就无从谈起了。产生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诗歌常识,认真读过的诗词数量太少,积累不够。读不懂的结果是做题是言之无物,或言之有误。其次是不会表达,或言之无序,或语言重复啰嗦,不够简明。

 

四、教学改进措施

为了让学生高考时最大限度的得到分数,今后要在两个方面再多下功夫,一是深入研究学情,依据学情,更加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针对性,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的最大最快发展;二是帮助学生积累诗歌常识,强化其内功,让他们掌握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能够基本读懂中等难度的诗词,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至于解题技巧答题模式之类的东西,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