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杨国芬浏览(1 )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

科目: 初中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杨国芬

单位: 海宁市南苑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于这个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反复诵读,并利用影像、声音、图片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把握课文所展现的意象,从而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反思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走进安赛腰鼓  

1.多媒体课件展示: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的影像片断。

    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对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隔膜,难以产生亲近感,通过多媒体播放影像片断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种艺术形式,便于学生在朗读中能准确、生动地把握文中所描绘的艺术形像。

   ㈡听读课文,整体感悟
   1
.播放wav音频朗读。
    2
.听读课文后,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
.概括本文的朗读特点      

本文的wav的音频朗读铿锵激越,背景音乐体现的陕北黄土高原浓厚的文化气息,该音频的播放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那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深深感染着他们,因此许多同学听完录音后马上就对安塞腰鼓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并且也牢牢地把握住了本文的朗读特点。
    
㈢美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自由朗读,品味感受

2.  寻找美点,品味美韵

3.  小组交流,谈朗读体会

4.  班内交流,师生互评

通过一、二两个教学环节,观看影像听音频录音学生已经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整体的了解,同时在内心也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因此美读阶段,让学生寻美点,品美韵,谈感受也就水到渠成。特别是班内学生的交流比较精彩,也成了本课的最亮点。  

(四)合作朗读,整体深化
  
朗读可把文章的意境和感情以语言的形式凸现出来,使之明朗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 ,从而使之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三、反思教学效果

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散文亦复如此。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对学习《安塞腰鼓》而言,不断地诵读必定能带来精神的愉悦。
 基于本课的特点,把以声感人作为教学的主线。教学设计思路为:先从声像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的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本文用诗化的语言,构勒出一幅幅雄浑伟奇的画面,如果没有影片、图片、声音的播放,以七年级学生现有的阅读经验是很难把握文章的意境,从而无法更好地理解文章咏叹出的对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也很难激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学改进措施

增加拓展部分,学以致用

在网上搜集一篇描写海宁潮的美文,及海宁潮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美读,这既是对本文“读”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还激发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家乡文化的热情。

 

 

老师评语

附件

  • 杨国芬教学反思.doc下载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