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邹锋    所属单位: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7    浏览数( 0 ) 【推荐】



课题: 丝路明珠

科目: 社会

教学对象: 702班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邹锋

单位: 南湖区大桥镇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策略。附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2015年央视春晚以沙画为背景,那英演唱《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引出丝绸之路,学生大概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沿线的自然景观。

(一)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出丝绸之路沿绿洲而行,绿洲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承转:为何“绿洲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新疆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合适地图及读图能力,新疆沙漠连绵,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环境特点。明白绿洲对往来商旅和新疆人民的重要意义。

承转:在如此干旱的地方,绿洲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难怪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那么绿洲中的水从何而来?

(三)坎儿井

展示学生的观点:来自雨水、塔里木河、坎儿井、地下水、高山雪水。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辩论思维,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此环节的教学也解决了书本上的两个问题“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河流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人说冰川和河流是新疆绿洲的命脉。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承转:新疆人民是如何把坎儿井水引到绿洲的呢?

2.坎儿井的结构、作用、优点。

边看视频边思考,坎儿井的结构、作用、优点。

承转:课前同学们都画了坎儿井,画得很认真,尤其是刘宝承同学。请刘宝承结合自己所画的坎儿井示意图,给我们说说坎儿井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画一画坎儿井示意图,说说坎儿井的结构、作用、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画示意图,让学生的坎儿井的结构、作用、优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适应自然环境。

承转:新疆人民用智慧创造了坎儿井,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绿洲农业。

(四)绿洲农业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新疆的绿洲农业,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逐步形成资源环境意识,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承转:新疆除了发展绿洲农业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势,我们如何利用其他优势,使丝路明珠新疆重放光芒?

(五)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寻求发展

设计意图:使学多角度认识新疆,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是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反思教学过程

702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但七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而且本课内容与嘉兴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很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实物、地图、视频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

教学过程主要由五个环节:(一)丝绸之路(二)新疆的自然环境 (三)坎儿井(四)绿洲农业(五)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寻求发展。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顺学而导,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如:在如此干旱的地方,绿洲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难怪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那么绿洲中的水从何而来?

展示学生的观点:来自雨水、塔里木河、坎儿井、地下水、高山雪水。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辩论思维,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此环节的教学也解决了书本上的两个问题“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河流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人说冰川和河流是新疆绿洲的命脉。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反思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达成、重难点的突破。本堂课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老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地貌特征、坎儿井的原理和贡献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了解,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几个环节的设计,如学生探讨坎儿井的工作原理,认识到新疆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探讨新疆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怎样做才能让这颗西部明珠永放璀璨的光芒?”等,既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人类如何利用环境和资源,改造环境,创造生活,表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学好知识去开发资源,改造社会,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二、本堂课的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基本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课堂中选取了许多课外材料,如中国地形图、新疆水果和其它物产的图片、坎儿井的视频及文字材料等,不仅使原本教材中的内容得到了扩充,非常贴切地解决了本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整堂课显得饱满而充实。

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在教师引导下能较好地分析材料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面对最后的开放性问题,“新疆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怎样做才能让这颗西部明珠用放璀璨的光芒?”,学生能利用本节课所学并结合原有的知识进行回答,这就说明本节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教学改进措施

我在磨课时,导入换了好几种方案,选择了自己认为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本节课的内容还算比较单一,依据课标要求:通过典型的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而本节则是以沙漠作为区域生活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我最初想通过新疆美丽的风景图片导入新课,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仔细一想,对于南方学生而言,新疆这个北方边境大省显得过于遥远陌生,学生对其并没有什么概念,于是我在想,怎样做才能一下子让学生联系到新疆呢?最后选择了视频导入:2015年央视春晚以沙画为背景,那英演唱《丝绸之路》。

请仔细观看视频,你能从视频中获取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引出丝绸之路,学生大概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沿线的自然景观。

其实,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许多时候我们并没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也 没对教材内容多推敲,只是靠感觉和经验草率处理,不管学生的反映如何,不管 他们能否接受或理解,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这样面对学生和对待 一台机器又有何区别呢?从上面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只有用心,就能及时发
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就能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应对,这样的教学才是科学合理的,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