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张静珍浏览(0 )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科目: 历史与社会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张静珍

单位: 三水湾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上课之前,我布置了学生导学案(附本课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自主预学部分,并且试着去了解秦汉为巩固边疆所采取的措施,理解西汉对匈奴政策演变的原因理解丝绸之路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今天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并体会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二、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自主预学及小组讨论为主,先完成自主预学部分的练习,对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及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有一大致了解,再加上细读课文,完成课堂导学让学生在学习秦汉一统的基础上了解那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体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在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时,明确张骞通西域起了关联上下的作用。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环境和各国的风土人情,沟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张骞通西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这个难点即体现在事件过程本身,又体现在学生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关系方面,还体现在体会张骞持节西去、不辱使命的精神方面。 

三、反思教学效果

本堂课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课堂教学积极有效顺利地开展着。本节课除了远用导学案外,所用的多媒体运用也力求简单有效。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主要是PPT),出示课堂主要地图、问题,重难点等,很好地达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以古诗《出塞》导入新课,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营造了良好氛围。完成课堂导学部分也是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顺利完成。

四、教学改进措施

当然,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很多还开始于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导”。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需要让学生灵活地去运用它们。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一反三,把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于以后的实践。这一点,在《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如果能彻底地实现课堂思维从学生始,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啊!

附:《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题: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主备人

张静珍

集体备课时间

201311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为巩固边疆采取的措施;理解西汉对匈奴政策演变的原因;

2、理解丝绸之路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体会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重点:知道汉匈关系的演变历程、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内容。

难点:理解汉匈关系演变的原因。

学教记录

【自主预学】

1、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是          ,从秦到汉,双方           交替。

2、西汉开辟的与      乃至欧洲往来的           ,成为                     

的重要通道。中国与                              的交往也奠基于这一时期。

3、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

少数民族

朝代

政策

影响

 

 

 

匈奴

 

 

 

 

西汉

 

刘邦

 

 

汉武帝前

 

 

汉武帝

 

 

汉武帝后

 

 

 

东汉

南匈奴:

 

北匈奴:

 

4、西汉与西域的关系

时间

事件

影响

公元前138

 

 

公元前121

 

 

公元前119

 

 

公元前60

 

 

【课堂导学】

1、议一议:分析秦汉时期与匈奴政策变化的原因。

2、评一评:评价“和亲”政策。

3、读一读:结合教材P60322,说一说张骞经过的地方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他途中会经过哪些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

4、想一想:结合教材P61的内容,分析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5、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想一想:结合教材P62的内容,分析秦汉时期与其他地区的交往情况。

7知识链接:《同步练习》P6263的《张骞出使西域》

分层助学

基础练习

1、秦始皇、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D.统一度量衡

2、为抵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了长城,该长城西起(      )

A.敦煌     B.玉门关      C.临洮       D.长安

3、我国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西汉时期设置的西域都护府是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

A.新疆            B.西藏         C.东北           D.台湾

4、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开始传入中原的是(      )

   A.粟            B.水稻         C.小麦          D.葡萄

5、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之间的冲突       B.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6、在云南设立郡县,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的西汉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光武帝    D.汉武帝

提高练习

材料一: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今雁门山),进攻太原,以巧计诱帝于平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帝被围七日,虽以使人厚遗阏氏(单于之妻)得脱,然受挫已不小。

材料二:“汉与匈奴为一家,世世勿得相诈相攻。”“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1)材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谁?“高帝”被围白登之后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2

2)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当时派谁率军?西汉对匈奴的反击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3)你认为决定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材料二来看,昭君出塞有什么作用?

 

 

 

【反思促学】

 

 

【课后作业】《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四课P2930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