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孔洁浏览(4 )

教学反思

课题:《新中国的诞生》

科目:历史与社会

教学对象:九年级

课时:1课时

提供者:孔洁

单位: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一、反思教学内容

    随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进行,建立新中国的任务提上日程。本节课的内容分为四个版块:“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本课围绕“新中国诞生”主线,从“政治和思想准备”“军事准备”到“筹建新中国”,再到本课高潮“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伟大事件之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能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信念。

 

二、反思教学过程

    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解放战争的几个阶段。然后导入新课:为了建立新中国,要做好哪些准备?

    2、根据提示,阅读课文,找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交流展示。

    3、讲述北平和谈的经过,分析发起渡江战役的目的。

    4、播放视频,分析毛泽东诗词。设置多个问题,明确渡江战役的意义。

    5、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自主梳理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及对新中国建立的作用。

    6、播放视频《开国大典》。

    7、以“结束”“开始”为主题词,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探究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8、小结与练习

    本课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我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如补充系列图片史料,形象地展示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引入多则文献资料和多幅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研读分析背景。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史料中既有图片、又有文字、视频等。通过多种史料的运用,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教学过程中,由于紧接三大战役,导入自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提示,完成第一版块学习。欣赏渡江战役视频后,学生再齐声朗读毛泽东的诗,加强了对解放南京意义的理解。政治协商会议内容较多,学生自主梳理效果很好。在探究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新中国成立的三个标志,将繁琐的语句简化为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句式,并与之前所学知识紧密衔接,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三、反思教学效果

    1、教学中教师虽有一定的讲述和辅导,更注重创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氛围。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利用图片史料,精心设置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3注重爱国爱党情感的生成。在情感教育中引发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深深感到:教学中,以情激情不仅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而且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进其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改进措施

    1、时间把握略有偏差,导致课堂小结匆忙。今后应及时注意时间,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

    2、教师本人爱讲(虽然学生爱听),但更应注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还应有一定的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有差异,容易忽视一些学生。今后应关注全体学生,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多作正面评价。

    4、对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如用年代尺表示会更加直观,强化认知。在之后的下一课时《探究四》中,我已及时补充,亡羊补牢。

 

老师评语

附件

  • 作业三 教学反思--孔洁.doc下载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