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7-01-03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欧阳松珠    所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1-17    浏览数( 0 )

教学反思:----实现课堂思维从学生开始
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焦点。通过《湖心亭看雪》,我们似乎可以作一些有益的思考。 
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在一课时内完成有相当难度的具有明朝遗老心态的小品文,实在很有难度。所以我放弃了传统的字词讲解,而是选择让他们自由质疑。学生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比如:
9班上课时,有这么些问题:
陈:1、课下注解说“更定”是指“晚上八点”,而我们的参考书上说是“凌晨”,这个到底是作何解?
       2、前面明明是写景,为何后来还要写喝酒?
陈同学很有意思,自己问完之后来了个解答。
张:为什么“问其姓氏”,回答地却是“金陵人,客此”,这不是答非所问吗?
蔡:舟子在最后说作者“痴”,这怎么来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今天五班的同学表现不错,基本上处在自主答疑的状态。我只是在起中间牵线的作用。对于《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教学时实在有一种心虚的感觉。方向虽然有了,可是自己却没把握,文人的“痴”向来是不易让人理解的,更何况是带有前朝遗老心态的张岱呢?面对一群人生阅历不多的初二学生,怎样让他们从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成了我上课的重点。为了能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是这么来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第一, 文言文也需要定位。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作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第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并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来推进学生的探究性阅读。
第三,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只有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 
感到不满足的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有好些处还开始于老师预先设计好的的“导”,如果能彻底地实现课堂思维从学生始,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啊! 
新课程理念提醒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是我们的职责。可我们平时都做到了吗?
     也许这只是一节并不能太成功的课,但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多,我会谨记并时时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我知道课堂教学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会尽力去追求“更好”,让这门永远缺憾的艺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缺憾少一点!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