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范娅敏浏览(1 )【推荐】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范娅敏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一、反思教学内容

   我选择上这节课,是有对中国文化的内在思辨的。

   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深刻矛盾:人格理想与道德理想的分离:避世的道家,貌似与儒家对立,在他们那里,弃天下如弃敝履,避世风流、个人逍遥是崇高而被极为推崇的人格理想,这类人被称为高洁之士。

   而道德有行之士,投身众人中,以天下苦痛为心痛,通天下之务,忧天下之患,是被视为俗人的,往往被嘲讽和讥笑,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其实,我认为超凡脱俗的高洁之士也可以“兼济天下”的,看似“郑重”的所谓儒家也可能只是明哲保身的犬儒罢了。所以阅读时,我们要沉潜文字,读的文字背后尽力而真诚的生命个体。白居易给元稹的信中说:

   知我者,谓我诗仙,不知我者谓之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色,连朝接夕,不自知良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至……又非仙而何?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俗的世界,挣扎生活就是常态,我们都可能像白居易一样过着半仙半魔的生活,看来我们要学习孔子能够郑重地站立在大地上生活,也要学习庄子让自己的心灵诗意地飞翔。人真的很难做到离群索居,但我们可以做到隐精神,心灵的隐比身体的隐来得重要,凡事不强求,顺应时事世运,我们就能静心等候了,即使是正逢其时,也能含藏不躁进,这样才能隐得其所。

   所以,我们要学习孔子的郑重而诗意地生活精神内涵,关键是要能够“超越”:

孔子精神超越处处处皆是: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最后的孔子,只求天知,“人不知而不愠”。

   庄子也是超越的:庄子表达的是他艺术人生的境界和思想,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个“独”不是孤独避世的意思,而是对有限时间和空间的超越,呈现出虚静为体的心,此心“官天地,俯万物”而得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因为紧接着庄子说的是“而不敖倪于万物”,也就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面对是非“忘我”,“丧我”,有一颗童稚之心,我欣赏神迷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独”的情怀的超越。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培养,课内文章充分应用,课外文章增添补充,让学生充分体会古代先贤走向我们的大多是有超越精神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起舞弄“清”影    ——苏轼

      《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湖心亭看雪 》: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向内,“独”是自我的超越;向外,目光明锐,心灵易感,我们在世俗的人世也是能寻求心灵的安顿的。

    《五柳先生传》其间的“不”字为一文之目。不知何许人也,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既有孔子的做人要求,“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狷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有所不为。又有庄子的顺应自然,不因世俗的好恶而劳心伤神,以精神修养为第一要务的人。

   《醉翁亭记》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喝酒的方式以求自我安慰和超脱,然后积极入世,以求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范仲淹这里我们可以看见:高洁之士也可以“兼济天下”》

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深深受庄子和孔子的双重影响,人生的三种态度裹挟着前进,郑重的人生态度和能够适时的自我解脱,让我们在沉潜文字的时候不自觉地发现,我们只要真诚,就会觉察内在的力量在敦促我们朝向完美人格的目标前进。

   所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沉潜文字,找回自己,拥有可以回归的大地和圆点。”

 

三、反思教学效果

   池天大作:我读过的使我感动的作品,不管它写的是多么绝望的内容,也不管它多么激烈的揭发人生的虚无和无意义,但其深层还是发出希望追求和发现生的意义的呼声。

    这节课,我希望我的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沉潜文字,读到生命的意味,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是否拥有可以回归的大地和圆点。

    德国语言学家、美学家施莱格尔说:“认真阅读真正的古老经典,

今人对它们的评论没有多大意义。”我希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原著,

阅读不是拾人牙慧,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的阅读感悟渗透在我们的血液深处,真正滋养我们的生命,这样我们的阅读才是有尊严的,阅读和做人一样,一定要有尊严。我想通过这节课,我的学生应该有所悟,有所得。

 

四、教学改进措施

   对于阅读,我的感受就是:我们要在阅读他人文字的过程中找回自己。因为重在指导,学生自己抒发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预留不够,所以上完课后我会给学生阅读我自己的一首诗歌《找回自己》,这是我游览千岛湖后写的诗歌,在我心里,阅读真的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和吃饭、游戏、游历、睡觉一样,都是我们的宿命,这一些列的生命活动都是为了需求生活的意义,都是为了找到我们自己。

    以后的教学,要学会更深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生活感悟,在读中悟生活,在生活中印证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老师评语

附件

  • 北师大语文范娅敏教后反思.doc下载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